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莹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5篇静脉窦
  • 4篇静脉
  • 3篇静脉窦血栓
  • 2篇血栓
  • 2篇支架成形术
  • 2篇特发性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颅内高压
  • 2篇颅内静脉
  • 2篇颅内静脉窦
  • 2篇颅内静脉窦血...
  • 2篇内高压
  • 2篇内静脉
  • 2篇介入
  • 2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成像
  • 2篇成形术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9篇魏莹
  • 6篇郭新宾
  • 6篇管生
  • 5篇邓鑫
  • 3篇王子博
  • 3篇程敬亮
  • 2篇王莹莹
  • 2篇张勇
  • 2篇李冬冬
  • 2篇董艳华
  • 1篇徐浩文
  • 1篇陈振
  • 1篇李鹏
  • 1篇魏森
  • 1篇范锋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脑MRI表现
2024年
目的:探讨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典型MRI表现。方法:收集10例临床确诊为成人型NIID患者的脑MRI资料,分析病变的分布、形态、信号特征。结果:10例NIID患者MRI表现为对称分布的多发融合状脑白质病变,多分布在皮层下及侧脑室旁,9例患者DWI序列皮髓质交界区呈曲线样高信号。10例中4例累及胼胝体,5例累及外囊,2例累及小脑蚓部旁白质,1例累及双侧小脑中脚;8例患者伴脑萎缩。结论:成人型NIID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皮层下及侧脑室旁对称分布的脑白质病变及DWI序列上皮髓质交界处曲线样高信号有助于NIID的诊断。
魏莹王彩鸿张勇王欣苗培芳王沛沛程敬亮
关键词:成人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被引量:3
2017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60%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为常见。CVST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和理想的动物模型能为研究其发展、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基础。文章对现有几种CVST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各种方法均有自身局限性。因此,建立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全面了解CVST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魏莹郭新宾管生邓鑫王子博逯笑柯董艳华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氯化铁结合凝血酶构建兔静脉窦血栓模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SSS)局部贴敷氯化铁并注入凝血酶诱导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动物模型构建方法,评估其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3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3只。A组兔SSS局部贴敷0.9%氯化钠溶液棉片10 min,B组局部贴敷40%氯化铁棉片10 min,C组局部贴敷40%氯化铁棉片5 min并注入凝血酶。建模术后即刻作全脑血管DSA,判断有无血栓形成,术后2 d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作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其余10只于术后7 d复查DSA,计算血栓再通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组、C组均可诱导SSS血栓形成及其周围脑梗死、水肿及炎性细胞聚集等病理改变。与B组相比,C组建模术后7 d血栓再通率明显降低(10%对70%),且伴有周围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及皮层下淤点性出血。结论兔SSS局部贴敷氯化铁并注入凝血酶诱导CVST模型的方法有效可行,形成血栓更加稳定,其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与临床相似,可用于CVST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魏莹管生郭新宾邓鑫王子博李冬冬逯笑柯董艳华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病理改变
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38例IIH患者的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共9例,短期视力暴发性下降,常规行视力视野及眼底检查,经磁共振静脉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静脉窦狭窄(CVSS),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的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均急诊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采集随访6个月资料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9例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梯度降至(2.3±1.2)mmHg。治疗后6个月随访,9例患者视乳头水肿均明显好转或消失,水肿平均分级从术前的2.44±0.73降至0.56±0.53(t=6.314,P<0.001)。9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水平或明显改善;术前视力基线值(logMAR)为0.12±0.11,术后6个月为0.74±0.13(t=-10.827,P<0.001)。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无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患者,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挽救视力,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郭新宾邓鑫魏森李冬冬魏莹管生
关键词:颅内高压视乳头水肿
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估介入溶栓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156例重型CVS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窦内溶栓,术后即时、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复查MRV或DSA,评估静脉窦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溶栓5~7 d后DSA造影显示92例(59.0%)静脉窦完全再通,52例(33.3%)部分再通,12例(7.7%)未通。116例(74.4%)患者获术后6个月随访,MRV显示89例(76.7%)静脉窦完全再通,21例(18.1%)部分再通,6例(5.2%)未通;m RS评分0~2分106例(91.4%),3~4分8例(6.9%),5~6分2例(1.7%,死亡)。结论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重型CVST安全有效,可作为重型CVST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逯笑柯郭新宾管生邓鑫魏莹
关键词:介入溶栓安全性有效性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临床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辅助加圈与不加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ED治疗的35例(36枚)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53.6±12.6)岁。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33枚,大脑中动脉1枚,椎动脉2枚;破裂动脉瘤1枚,未破裂35枚;动脉瘤呈囊性30枚,梭形4枚,夹层2枚;动脉瘤为小型4枚,中型21枚,大型8枚,巨大型3枚。对手术方式、并发症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ED加圈组15枚,单纯PED组21枚。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PED 40枚,支架开放不良5枚(PED加圈组4枚,PED组1枚)。发生围手术期轻微缺血事件4例(PED加圈组1例,PED组3例),均为轻微脑梗死,未遗留神经功能缺失;PED加圈组1例术中发生导丝操作相关出血性并发症,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两组均无致死性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33例,1分1例,3分1例。23例(65.7%)获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6个月(3~24个月),PED加圈组、PED组动脉瘤完全闭塞分别为9例(90%,9/10)、9例(69.2%,9/13),瘤颈残留分别为1例(10%,1/10)、3例(23.1%,3/13);PED组1例与术后即刻造影无明显变化(7.7%,1/13)。结论PED加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可促进瘤囊内血栓形成,可能减少延迟性术后动脉瘤破裂风险,在提高复杂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的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操作复杂程度和风险。
范锋管生郭新宾徐浩文袁永杰陈振魏莹
关键词:颅内复杂动脉瘤
慢性脑桥梗死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结构协变网络的异常改变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脑桥梗死(pontine infarction,PI)患者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改变及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t network,SCN)模式的异常。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首发单侧慢性期PI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高分辨率三维T1结构MRI图像及行为学评分。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双样本t检验探索组间GMV的差异。以GMV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构建SCN探索PI患者结构协变模式的异常。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差异脑区GMV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PI患者,其中左侧PI 33例,右侧PI 27例,同时纳入34例健康对照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侧PI组双侧小脑后叶GMV显著缩小,右侧PI组左侧小脑前后叶及右侧小脑后叶GMV均显著缩小(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簇体素>20),且左侧小脑前后叶及右侧小脑后叶GMV值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右侧PI组存在更广泛的协变脑区且协变脑区间结构连接数量显著增多(簇类错误校正,P<0.05,簇体素>20)。结论慢性PI患者双侧小脑后叶GMV显著缩小,且继发更广泛的协变脑区及结构连接。这可能是PI患者行为功能受损的神经机制。
魏莹王彩鸿张勇苗培芳刘静纯王欣王莹莹武落冰程敬亮
关键词:脑干梗死脑桥灰质
3D-ASL评估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脑血流量改变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采用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评估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的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静息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中执行能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MR 750扫描仪对29例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行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以SPM8中的GLM(一般线性模型)为参考,把教育年限、年龄、性别当作协变量,把“全脑灰质模板”当作mask,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明确对照组、病例组脑血流量不同的脑区,并对其同执行能力间的联系展开讨论。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健侧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SMG)与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SFG)脑血流量皆显著增加(P<0.05)。上述2个脑区的CBF值皆于连线测试B的反应时间呈负向相关。结论运动功能有效恢复的慢性期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远隔病灶的皮层区CBF仍存在异常,同时此部位CBF的改变同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存在相关性。
苗培芳王彩鸿魏莹武落冰王莹莹郭亚飞李鹏程敬亮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脑血流量动脉自旋标记
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综合征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综合征(IIH)合并静脉窦狭窄(CV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8例患者资料.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为符合IIH诊断标准,眼科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IIH或短期视力进行性下降的爆发性IIH,且经MR静脉成像或DSA证实CVSS,逆行性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的压力差≥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行动静脉造影及逆行性静脉窦测压,而后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7d,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随访6~48个月,术后6个月行DSA观察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评价支架开放情况,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比较治疗前、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差及颅内压的差异.结果18例均成功行单侧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将支架放置在压力差最大的狭窄部位.支架植入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差降至(2.5±2.1)mmHg,与治疗前的(31.5±1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P〈0.05);颅内压由术前(385 ± 72)mmH2O(1 mmH2O=0.0098 kPa)降至术后(201 ± 24) m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P〈0.05).治疗后6个月复查DSA,所有患者支架开放良好,无支架内再狭窄.3例(3/16)患者仍间断出现头痛但无需特殊治疗,其余患者头痛缓解;14例(14/17)视觉症状消失;18例患者视乳头水肿均明显好转或消失;8例搏动性耳鸣消失.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无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存在静脉窦狭窄的顽固性IIH患者,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魏莹郭新宾管生王子博邓鑫逯笑柯
关键词:颅内高压放射学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