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婷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突触
  • 1篇突触素
  • 1篇突触素表达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脑损伤后
  • 1篇脑损伤
  • 1篇脑损伤后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学

机构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第二人...

作者

  • 1篇方芳
  • 1篇李杨
  • 1篇梁锐超
  • 1篇艾潇琳
  • 1篇张瑜
  • 1篇贺民
  • 1篇蓝婷

传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表达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变化规律并探索其与组织学、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关系。方法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依据突触素检测时间,分为损伤后2周、4周、8周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6只。其中3个损伤组通过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损伤后24h、2周、4周和8周时通过CT检查观察其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影像学变化,对照组不作损伤处理。同时检测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形态学及影像学变化,并分别于2周、4周、8周使用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观察受伤后大鼠脑组织突触素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提示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HE染色提示实验组大鼠受伤24h出现脑细胞水肿、坏死。另外尚可见局部的充血,受伤后2周后出现脑溶解性液化及坏死,而受伤4周及8周后除可见明显组织缺损外,无明显组织学变化。CT检查提示实验组大鼠术后24h呈现全脑明显的低密度影,此后脑组织低密度灶的区域及程度开始减轻,至受伤后2周低密度影已经明显减退,受伤后4周及8周时脑损伤已经不明显,仅可见骨窗缺损。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均提示突触素表达于2周下降,第8周略有上升。结论成功建立了Feeney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大鼠颅脑损伤后,突触素在受损急性期呈现下降,持续至脑损伤后第8周开始恢复。突触素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关。
王焱超张瑜蓝婷艾潇琳梁锐超贺民李杨方芳
关键词: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影像学组织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