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贵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耐环丙沙星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质粒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包括qnrA、qnrB、qnrC、qnrD、qnrS、qepA和aac(6′)-Ib-cr。结果 42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23.2%,对第一、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49.2%(除头孢他啶为22.7%),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7.5%、17.5%和13.0%,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40.4%(除哌拉西林为26.2%),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17.0%,而氨苄西林/舒巴坦为98.6%;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6%和26.0%;127株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升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6.6%,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至>61.4%,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由20.3%上升至62.2%,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的耐药率从17.0%上升至>49.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上升至>64.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3.0%上升至48.8%;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中未检出qnrS基因和qnrC基因,qnrA、qnrB、qnrD、qepA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31.2%、87.5%、15.6%、10.9%、39.1%。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携带qnrA、qnrB、qnrD、qepA和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S、qnrC基因;qnr、qepA和aac(6′)-Ib-cr基因是质粒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环丙沙星的主要机制。
- 陈茶黄彬陈利达吴强贵陈树林李有强林冬玲张妮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
-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测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gyrB、parC、parE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aac(6')-Ib-cr、oqxA和oqxB,并对gyrA和parC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98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未检出parE、qnrC和qnrS基因。gyrA、gyrB和parC的阳性率分别为96.9%、87.8%和75.5%。测序证实84株菌(85.7%)发生gyrA或parC基因突变。90株菌(91.8%)携带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qnrA、qnrB、qnrD、qepA、aac(6')-Ib-cr、oqxA和oqxB的阳性率分别为31.6%、86.7%、15.3%、11.2%、53.1%、8.2%和26.5%,其中qnrB和aac(6')-Ib-cr具有高携带率。结论: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以及质粒携带qnr、qepA、aac(6')-Ib-cr和oqxAB耐药基因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首次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qnrB基因和qnrD基因。
- 陈树林陈利达陈茶黄彬屈平华吴强贵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质粒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