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睿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面积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动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5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MCA型和MCA皮质型,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MCA血流变化不明显,NIHSS评分及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NIHSS评分变化最明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温世斌尤玉娟葛晓玲彭德强郭百海丁志强闫贵国梁鹏章睿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在鉴别眩晕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鉴别眩晕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5例眩晕疾病患者,统计两组患者前庭功能、眼震视图诊断结果,参照临床诊断,分析前庭功能、眼震视图诊断效果,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效果。结果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对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参照临床诊断结果:前庭功能检查对中枢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眼震视图诊断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对中枢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前庭功能、眼震视图检查均可为眩晕疾病鉴别提供参考资料,但是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风险,两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升眩晕疾病鉴别的特异度和敏感性,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可为鉴别眩晕疾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值得推广借鉴。
- 王霏温世斌尤玉娟章睿殷丽娟
- 关键词:前庭功能眩晕疾病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和血脂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1例。A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 B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 mg/次,1次/d; C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60 mg/次,1次/d,疗程均为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 <0. 05),C组患者NIHSS评分最低,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显著增加,C组患者的ADL评分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的NO水平均显著升高、ET-1水平均显著下降,C组患者的NO水平最高、ET-1水平最低,三组患者的NO、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C组患者的LDL-C、TG、TC水平最低、HDL-C水平最高,三组患者的LDL-C、TG、T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剂量(60 mg/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40 mg/d)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
- 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钙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血脂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T和APTT水平显著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PT和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功能。
- 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养血清脑颗粒阿替普酶炎症因子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