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滑动支撑板、长度调整机构、长度连杆、传动机构、支撑板、拨叉、装夹机构、装夹滑动板、法兰、角度卡块、装夹板、推动连杆、连杆滑动柱、制动连杆和制动拨... 孙元亮 马玉龙文献传递 颈椎邻近节段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2020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尽管该手术在临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术后每年约3%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多数邻近节段病变(ASP)的发生不可避免,且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DR)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的自身活动度,相比融合手术可以减缓或避免ASP的发生。现有研究证实,手术方式及术者操作对ASP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非融合代替融合治疗方案、恢复颈椎矢状面曲度以及合理选择手术节段可以有效预防ASP的发生。 孙峰 寇建强 刘洋 孙元亮 郑修军关键词:颈椎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一种重症医学呼吸支持用气道畅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呼吸支持用气道畅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筒,安装筒主要由调节筒和调节杆组成,调节筒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调节筒的上表面卡接有滑套a,调节杆的底端穿过... 刘冰 王晓娟 孙元亮 许庆超 盖丁凯文献传递 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7例采用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B组8例采用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7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术后7d、3个月、6个月的CT检查评估椎板的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种方式均可对肿瘤进行良好的暴露和完整切除。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8.1±2.9个月,B组为8.6±3.0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花费均小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7d、6个月的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1例患者术后趾感觉过敏,1周后消失;A组1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时,A组7例患者回植椎板均未完全骨融合,B组8例患者肌蒂侧椎板均完全骨融合;A组7例观察到骨吸收,B组8例未发现骨吸收。结论: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花费降低,并在减少骨坏死、骨吸收和加速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别永晨 仲盛惟 柳翔云 刘小臻 寇建强 孙元亮 郑修军关键词:髓外硬膜下肿瘤 椎板成形术 肌蒂 再植 培养阴性的成人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 2020年 目的旨在分析培养阴性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培养阴性组(A组)、培养阳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培养阳性率为47.83%(11/23),培养阳性组以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入院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受累节段、脊柱脓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均低于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病程长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情况及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培养阴性组出院时的ESR、CRP、ESR水平低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组CRP下降值大于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下降值均小于CRP下降值。结论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诊疗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的ESR、CRP和WBC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阳性患者;但两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周期和预后情况均较为相近。 戴国华 李书忠 殷楚强 孙元亮 侯建文 栾梁芮 王志超 曹振鲁 王亭关键词:原发性 化脓性脊柱炎 预后 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并对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予以评价。[方法]2000年3月~2008年3月,40例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75.4岁(70~85岁)于本科行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此同一时期内选择40例年龄在60岁以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51.2岁(33~60岁)。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年,平均6.7年(3~10年)。分别对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率、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老年组术后2年效果最佳,术后5年改善率略低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示颈椎不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目的,并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有良好的疗效。 孙元亮 刘艳娣 李牧 祁磊关键词: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活动度 经硬膜入路环形减压胸椎管狭窄前方致压物1例报告 2020年 从脊髓前方压迫引起的胸椎管狭窄(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原因有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胸椎后缘骨赘等,临床症状凶险且呈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但因操作难度大,易出现脊髓损伤甚至瘫痪等严重术后并发症[3],尽管治疗TSS的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标准手术方式仍未有定论。 王志超 李书忠 孙元亮 殷楚强 王杰 刘辰镜 曹振鲁 王亭关键词:胸椎管狭窄 进行性加重 胸椎间盘突出 骨赘 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6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14)岁.每例患者均记录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有脑脊液漏,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行站立位腰椎X线片了解腰椎前凸Cobb角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CT检查了解椎板愈合和椎板移位情况.手术前后临床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6例患者肿瘤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为76~117 mins,平均(102±15)mins.出血160~280 ml,平均(256±24)ml.6例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6个月.术后1个月时ODI和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t=7.70、8.63、11.31,均P<0.05).术后6个月时腰椎前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05).术后6个月时CT随访时椎板缺损处已愈合,椎板无明显缺血坏死表现,无椎板移位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 通过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可安全有效地切除腰椎管内硬膜下神经鞘瘤,由于保留了部分椎板的血运,在不需要内固定的情况下,椎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郑修军 刘小臻 寇建强 孙元亮 柳翔云 郭建伟 王亭关键词:椎板切除 椎板成形 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临床特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特征及趋势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数量、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手术适应证、总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日等资料,分析14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8年我院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522例,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男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56~60岁,女性病人年龄多集中于61~6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86例,占61.6%;髋部骨折878例,占19.4%;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329例,占7.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07例,占6.8%;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髋关节38例,占0.8%;创伤性关节炎10例,占0.2%。病人总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我院2005—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部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炎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应证。 刘宸境 胡川 王湘达 孙元亮 殷楚强 王亭关键词:疾病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其中短节段固定3例,长节段固定2例),单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2例。术后随访,应用X线平片、三维CT和MRI等检查骨折的融合及脊髓减压情况,并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价脊髓损伤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病人均获得了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其中2例行颈椎前路短节段内固定病人术后出现内固定螺钉及钢板松动,1例为轻微的移位,无神经损害加重表现,保守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融合;另外1例行前路翻修联合后路固定,随访时获得最终愈合。其余病人术后骨折均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及融合,复位后颈椎排列序列良好,无再次移位(脱位)发生。脊髓损伤病人18例中,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术后无显著恢复,1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ASIA分级均提高了1~2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治疗应该选择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对于神经损伤病人应该同时进行后方减压。 周宽宽 王亭 柳翔云 郑修军 孙元亮 寇建强关键词:颈椎 骨折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