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国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化疗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细胞
  • 2篇腹腔
  • 2篇肠癌
  • 1篇氮平衡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癌
  • 1篇营养支持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造口

机构

  • 8篇榆林市第二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8篇王兴国
  • 4篇杨中民
  • 2篇李冠雄
  • 2篇马任远
  • 2篇常娜
  • 1篇李胜
  • 1篇王小林
  • 1篇张哲
  • 1篇马林
  • 1篇高永涛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闭合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肠造口手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未发生任何手术禁忌证,且无复发情况下行Ⅱ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RR)与疾病控制率(DCR)、Ⅰ期手术情况、Ⅱ期手术情况、各个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62.16%及86.49%,均显著小于观察组(分别为78.95%及94.74%)(P<0.05);2在Ⅰ期手术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T、CD4+T、CD8+T及CD4+/CD8+T)水平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各对应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SF-12生活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量表相关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为理想,但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兴国李冠雄杨中民
关键词:高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术
化疗期间行Ala-Gln双肽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负氮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相关免疫学指标及负氮平衡的影响。【方法】8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化疗;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另外给予适量电解质、维生素和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la-Gln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后疗效,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β1C-球蛋白(C3)、β1E-球蛋白(C4)水平和氮平衡。【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 d、7 d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7 d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少(P<0.05);两组治疗后3 d、7 d IgG及IgA、IgM、C3、C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均处于负氮平衡,两组治疗后3 d、7 d氮平衡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Gln双肽肠外营养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蛋白质、免疫功能、氮平衡,同时还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马任远常娜王小林王兴国高永涛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免疫
脾门区血管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 探讨脾门区血管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普外科和西电集团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近侧胃癌根治术,按照淋巴结清扫范围分组,其中50例给予原位腹腔淋巴结清扫者纳入对照组,70例给予脾门区血管淋巴结清扫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总数、平均幽门下区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扫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扫总数和平均幽门下区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恢复时间分别为(197.64±43.46) min、(217.64±45.46) mL、(32.64±5.46) h和(10.64±5.78) d;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287.38±54.89) min、(279.59±43.69) m L、(38.79±6.58) h和(15.79±6.36)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前,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后,观察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42.98±11.21)μg/mL、(8.36±2.97)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3±10.26)μg/mL、(16.65±6.98)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门区血管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高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清除体内淋巴结,且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任远常娜王兴国牟亚刚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炎症因子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常规静脉注射全身化疗。对两组患者细胞减灭程度、术后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细胞减灭程度0级患者占80.00%,对照组70.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17.07%,两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及总体状况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4.44%,远高于对照组3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生存率提高有积极意义,值得在排除相关禁忌证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王兴国李冠雄杨中民
关键词: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胃肿瘤腹膜转移生活质量
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相关因素以及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3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和接受的治疗方式分组,行腔镜手术联合化疗患者95例,接受完全化疗患者97例,TACE联合化疗患者186例。分析胃癌患者肝转移相关因素及不同方式治疗的预后。结果:原发肿瘤位置(P=0.003)、原发肿瘤大小(P=0.005)、原发肿瘤浸润程度(P=0.002)、淋巴结转移程度(P<0.001)、淋巴血管侵犯(P<0.001)均与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相关。三种治疗方式患者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期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4b期患者(P=0.007);N0、N1、N2期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N3a、N3b期(P=0.004)。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原发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肝转移程度、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是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王兴国张亮刚杨中民
关键词:胃肿瘤腔镜手术化疗预后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吡咯替尼作用于SNU-1胃癌细胞株,检测不同浓度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株的影响;提取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钙黏蛋白S100A10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癌每种20个存活组织,应用100μmol/ml浓度吡咯替尼分别加入到不同类型的胃癌组织中干预48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情况。结果:①不同浓度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在24、36、48 h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100A10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浆内,且表达情况也有所不同;正常胃黏膜中S100A10蛋白表阳性表达率为5.00%,非典型增生组织为20.00%,高分化腺癌为40.00%,中分化腺癌为55.00%,低分化腺癌为65.00%,淋巴结转移为6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吡咯替尼干预前后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组织中S100A10阳性率影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咯替尼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有所不同,随着胃癌细胞的增殖,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阳性表达增高,吡咯替尼对于不同类型胃癌组织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具有一定影响,推测吡咯替尼对胃癌可能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兴国贾娇马林
关键词:胃癌细胞胃组织增殖能力分化程度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1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的有效术式。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和术后5年随访资料的中低位直肠癌110例,A组53例采用圆形吻合器低位前切除器械吻合保肛术,B组57例采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结果:两组术后均没有手术死亡病例,且12~24周时排便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出现并发症有吻合口瘘,A组、B组均有3例,吻合口狭窄2例,肺部感染4例,A组出现肺梗死1例,B组未出现非梗死。两组出现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A、B两组术后局部总复发率分别为5.7%、7.0%,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1.3%、12.3%,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8%、3.5%;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7.4%、75.4%,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68.4%。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圆形吻合器低位前切除器械吻合保肛术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均可收到良好疗效。
王兴国李胜
三种根治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腹腔镜、开腹三种根治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完全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0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描述以(±s)的形式,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病死率采用χ 2检验分析。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 P <0.05),但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与消化道重建时间则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 P <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复发、转移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疼痛感轻、安全可靠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兴国杨中民张哲张亮刚尹金祥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检查胃切除术疗效比较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