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善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解剖学
  • 1篇导管
  • 1篇胸导管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体
  • 1篇正中神经返支
  • 1篇上腔静脉
  • 1篇上肢
  • 1篇伸肌
  • 1篇双下腔静脉
  • 1篇腔静脉
  • 1篇椎体
  • 1篇拇收肌
  • 1篇静脉
  • 1篇冠状
  • 1篇冠状窦
  • 1篇比较解剖学

机构

  • 5篇山西医学院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宁夏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上海第一医学...

作者

  • 5篇李宝善
  • 4篇洛树东
  • 2篇韩来春
  • 1篇熊树明
  • 1篇刘祯唐
  • 1篇速家震
  • 1篇刘龙平
  • 1篇李应义
  • 1篇王顺
  • 1篇段坤昌
  • 1篇刘朝宝
  • 1篇张书琴

传媒

  • 3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解剖学通报

年份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指伸肌的类型研究
1991年
采用成年尸体66(男49,女17)例的132侧上肢,解剖、观察小指伸肌,依其肌腹、远侧肌腱的形态分为五型。具有单一肌腹,远侧肌腱为1支或2支,终于小指者占95.46%。具有单一肌腹,远侧肌腱分别附着于小指和无名指者占3.79%,此型小指伸肌为系统发生的形态变异,具有比较解剖学意义。
洛树东韩来春李宝善孙新忠
关键词:上肢比较解剖学
手骨间掌侧肌数目的观察被引量:3
1991年
解剖、观察25例成人手的第1掌骨间隙,发现具有额外肌束者18例(72%),分析认为位于此间隙内、止于拇指近侧节指骨的额外肌束属于拇收肌的扩展部分,不宜命名新的“骨间掌侧肌”。
洛树东韩来春李宝善
关键词:拇收肌
正中神经返支的观测及表面解剖定位被引量:12
1991年
对100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形态进行观察、计测,82±3.84%源于正中神经主干分叉处。依其形态分为多支形(85±3.57%),双支型(10±3.60%),单支型(1±0.99%)、重复型(4±1.96%)。鱼际肌群(拇收肌除外)各肌神经分布呈多源性,拇对掌肌98%由正中神经返支支配。设计自舟骨结节中点与手掌第2指胰中点连线为纵轴线,通过第1掌骨小头顶端作纵轴线垂线为横轴线,以此座标测计正中神经返支的表面Ⅰ解剖定位。采用距纵轴线尺侧10~15mm设计适于临床应用的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洛树东韩连斗李宝善
关键词: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
10例腔静脉的畸变
1983年
以上作者分别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1例为双上腔静脉、双奇静脉并伴有右侧胸导管。7例为双下腔静脉,其中1例伴有左肾重复肾盂,2例为左(位)下腔静脉。对这些畸变作了讨论。作者们报导了10例腔静脉的畸变,将其主要解剖记录,综合如下,提供参考。
刘龙平熊树明张书琴刘朝宝沈宗起李应义速家震刘祯唐李宝善张永吉郑秉学王顺段坤昌俞寿民李泽山(指导)边冠鹤(指导)于彦铮(指导)李吉(指导)
关键词:冠状窦胸导管上腔静脉双下腔静脉腰椎体
国人手的指短伸肌
1990年
采用66例(男49,女17)132侧上肢,进行解剖、观察,共发现10侧指短伸肌(7.6%)。从系统发生推测,指短伸肌来源于动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广义的示指伸肌”。此变异肌可能导致疼痛和手功能障碍。
洛树东李宝善韩来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