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中枢神...
  • 4篇原发性中枢神...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病理
  • 3篇组织病理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作者

  • 14篇李丹
  • 4篇王宏勤
  • 4篇张尚福
  • 4篇毛伯镛
  • 4篇范益民
  • 3篇陈海锋
  • 3篇李宝玉
  • 2篇刘丹
  • 2篇李为民
  • 2篇李甘地
  • 2篇刘卫平
  • 2篇刘家刚
  • 2篇周萍
  • 2篇李俸媛
  • 2篇余何
  • 1篇徐缓
  • 1篇武志峰
  • 1篇吴虹刚
  • 1篇廖殿英
  • 1篇潘云

传媒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
2004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轴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伴有其它系统的播散,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影像学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35例组织病理标本中来源于手术切除的32例,经手术活检2例,立体定向活检1例。结果:本组病例男19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2岁。就诊时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57%(20例)的患者病史短于4周,77%(27例)的患者病史短于8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本组35例共52个肿瘤,其中16例(45.7%)为多发性肿瘤。肿瘤多位于额部(14例)、颞顶部(7例)和基底节区(5例)。29例(83%)患者的主体肿瘤位于小脑幕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B细胞来源34例,T细胞来源1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强,发病急,病史短,病情进展快。影像学特点为头颅CT平扫表现为等或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肿瘤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易多发,极少发生出血、钙化或囊变。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王宏勤毛伯镛李丹张尚福武志峰范益民李宝玉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病理学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李丹
关键词:大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
蒙药如意珍宝丸治疗髓内室管膜瘤术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蒙药如意珍宝丸在治疗脊髓内长节段(≥3个椎体)室管膜瘤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髓内室管膜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药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以及规律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如意珍宝丸2.5gpobid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3.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1.5%(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前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如意珍宝丸在髓内室管膜瘤术后患者功能障碍的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丹刘江碧陈海锋
关键词:如意珍宝丸室管膜瘤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规范化康复护理及其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规范化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8例作为试验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接受同样手术的乳腺癌患者54例作为历史对照组,试验组在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开展规范化康复护理,对照组由普通护士做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患肢功能和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肩关节运动幅度(X2=6.0496,P=0.014)、肌力(,=3.8621,P=0.049)、精细运动功能(X2=4.9509,P=0.026)均优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增速高于对照组(F=11.77,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规范化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钟灵李丹廖俊辉高彬
关键词:乳腺癌
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PL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 (S P法 )确定肿瘤细胞的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LCA、CD2 0、CD4 5RO、CD30、CD5 6、κ、λ、CK、NSE、HMB4 5。结果 按 2 0 0 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确诊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其中 ,成熟性B细胞淋巴瘤 13例 ,全为黏膜相关淋巴瘤 (MALT淋巴瘤 )。成熟性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 2例 ,其中NK 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各 1例。结论 许多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原发于肺 ,必须结合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李丹李甘地刘卫平杨可李俸媛廖殿英江玮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87例颈椎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椎管内外部分的大小以及有无脊柱骨质结构破坏将颈椎哑铃型肿瘤分为4型:椎管内为主型(Ⅰ型,48例)、椎管外为主型(Ⅱ型,17例)、椎管内外无骨质破坏型(Ⅲ型,15例)和椎管内外伴骨质破坏型(Ⅳ型,7例).根据肿瘤分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一期切除肿瘤,其中Ⅰ型采用颈后正中-半椎板入路,Ⅱ型采用颈外侧-肌间隙入路,Ⅲ型采用颈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或颈外侧-肌间隙-颈后正中-半椎板联合入路,Ⅳ型采用颈后远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或颈后正中-肌间隙-半椎板入路并行枕颈后路或颈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肿瘤一期手术完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随访9个月~6(3.2)年,肿瘤全切病例均无复发,次全切病例复发1例.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85例,加重2例,无发生脊柱畸形的病例.结论 颈椎哑铃型肿瘤的临床分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肿瘤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高肿瘤一期切除的全切率,而且有助于降低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率.
陈海锋李丹王跃龙刘家刚杨开勇黄思庆
关键词:颈椎哑铃型肿瘤临床分型手术入路
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初次诊断小细胞肺(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ROC曲线确定NLR的cutoff值。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不同临床特征组间NLR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高低NLR组间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所有检验均为双侧。结果患者NLR平均值为(3.88±2.54),其中高NLR组(NLR≥4.5)中患者32例,低NLR组中(NLR<4.5)患者80例。NLR在不同年龄、分期、血清ALB及LDH水平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NLR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17月vs 10月,2=13.043,Log-Rank 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患者NLR(HR1.658,95%CI 1.036-2.653 P=0.035)、年龄(HR:1.795,95%CI:1.163-2.771,P=0.008)及肿瘤分期(HR:2.535,95%CI:1.523-4.220,P=0.000)是SCL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初次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临床采用NLR对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黄燚刘丹李为民张立李镭余何李丹程越景玉婷周萍宋娟周永召甘云翠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预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本组男 19例 ,女 16例 ,男女比例为 1.2∶1,年龄 2 6~ 72岁 ,平均年龄5 2岁。所有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检查均为阴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 ,5 7%的患者病史短于 4周 ,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肿瘤多位于额部、颞顶部和基底节区 ,本组共 35例 5 2个肿瘤 ,其中 16例为多发性肿瘤 (45 .7%)。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 ,侵袭性大 ,病史短 ,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 ,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 ,易多发 ,术前诊断困难 ,预后差。
王宏勤毛伯镛李丹张尚福范益民李宝玉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回顾性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 ,应用单克隆抗体LCA、CD2 0、GFAP、CD4 5RO、P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本组所有 35例淋巴瘤细胞在脑组织中呈弥漫性生长 ,分布疏密不均 ,但无滤泡形成 ,肿瘤内血管不同程度增生 ,2 1例 (6 0 % )可明显见到淋巴瘤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分布和多层环状向心性排列。本组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2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弥漫性大T细胞淋巴瘤 1例。结论 PCNSL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存在异质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干系分化 。
王宏勤毛伯镛李丹张尚福徐缓张跃康范益民李宝玉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王宏勤范益民毛伯镛李丹张尚福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病理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