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康胶囊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退化,骨质量和骨密度存在明显降低情况,极易发生骨折^([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患者中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性疾病^([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用术式,在影像学引导下,利用手术器械在皮肤上切口,对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3])。
- 周伟郗晓艳黄松陈敬有魏优秀熊枝繁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康胶囊
- 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应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1例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的髌骨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7~82岁(平均73.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跌伤11例,其他2例;骨折均为Rockwood IV型;伤后3~7 d(中位数5 d)进行手术。手术以克氏针临时复位固定骨块,再根据骨折块的位置塑形跟骨钢板,最后以锁定螺钉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髌骨不愈合、跟骨内固定钢板螺钉失效及膝关节僵痛等。髌骨骨折线消失时间8~14周(平均10.4周)。术后1年伤膝屈曲达125°~135°(平均130.6°),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为25~30分(平均27.6分);功能评价优良率为100%。结论 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粉碎性髌骨骨折操作简易、固定稳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邵亚男盛奇智周伟汪雨欣
-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骨折老年
-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20例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LDPPHR 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210~4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2例,胃瘫1例,腹腔出血1例,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无继发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16.4 d。术后病理学检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结论胰头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L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 周伟张宇舜周笑笑刘志强吴河水
- 关键词: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并发症
- 胰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49例;年龄39~83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将行新辅助治疗与同期未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按1∶2比例进行匹配分组,分为新辅助组(39例)和对照组(78例),匹配参数为肿瘤部位、术式、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和腹腔干切除。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新辅助组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包括mFOLFIRINOX 16例,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NG)18例,mFOLFIRINOX+NG 3例,其他2例。术前联合放疗6例,术前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4例。新辅助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480(445)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250)ml(Z=2.031,P<0.05);术中输血量0(2)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U(Z=2.149,P<0.05);术后ICU时间2(1)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d(Z=5.446,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根治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在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与严格术前评估的前提下,手术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 勾善淼殷涛熊炯炘杨明彭涛周伟王博王春友吴河水
- 关键词:胰腺肿瘤新辅助治疗围手术期医护手术后并发症
- 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与钩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 目的 对比分析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及锁骨远端钩钢板两种内固定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01月至2016年05月于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植入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或锁骨钩钢板的锁骨...
- 袁冰韦卓刘平阮锋周伟李贺伟孙文晓
-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
- 腹腔镜局部切除治疗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28例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器官功能的局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胰头肿物16例(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3例),胰腺颈体肿物7例(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1例),胰体尾肿物5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2例)。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60~4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50 mL,肿瘤直径为2~8 cm。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6例,C级胰瘘1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2例,胃瘫1例,腹腔出血2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胰颈体肿物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8个月,未发现继发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0.9 d。术后病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5例、G2级2例、G3级1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神经鞘瘤1例,先天性真性囊肿1例。结论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可有效保留病人器官功能,是一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崔静杨明陈韬羽周颖珂王博周伟殷涛吴河水
- 关键词:腹腔镜并发症
- 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干预模式的变迁及其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近14年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策略、治疗理念的变迁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进行外科干预的1080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78例,女性402例;中位年龄45岁(范围:20~76岁);按病因分类,胆源性335例(31.02%)、高脂血症性302例(27.96%)、酒精性226例(20.9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28例(2.59%)、妊娠50例(4.63%)、特发性72例(6.67%)、其他67例(6.20%)。按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475例,第二阶段(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1539例。两个阶段患者所接受的外科干预方式及临床预后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080例患者中,因不合并感染的假性囊肿而行单纯内、外引流的患者266例。第一阶段共实施假性囊肿引流术175例,占所有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11.87%(175/1475);第二阶段共实施假性囊肿引流术91例,占所有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5.91%(91/1539)。814例患者因坏死感染而进行外科干预,其中行腹膜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410例,行坏死组织清除术的756例,行腹膜后小切口(包括视频辅助)坏死组织清除术32例,经胃镜坏死组织清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21例,开放坏死组织清除术709例。第一阶段接受坏死组织清除术者365例,第二阶段接受坏死组织清除术者391例。第一阶段均采用经腹腔开放手术的方式清除坏死组织,第二阶段采用开放、微创等多种方式清除坏死组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人均手术次数分别为1.27次和1.34次,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2%(103/365)和29.92%(117/346),病死率分别为6.03%(23/365)和6.91%(27/346),两阶段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微创和开放的方式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相当。恰当的干预时机与正确选择坏�
- 勾善淼吴河水张宇舜熊炯炘周峰赵刚殷涛杨明彭涛崔静周伟郭尧王博刘志强周笑笑王春友
- 关键词:坏死组织清除术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假性囊肿病因分类
- 骨肉瘤组织中IMP3表达及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肉瘤患者70例,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和癌旁组织中的IMP3和MVD。分析骨肉瘤组织中IMP3的表达和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MP3与MVD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IMP3的表达、MVD值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骨肉瘤组织中IMP3表达与肿瘤直径、Enneking分期、肺转移有关(P均<0.05);MVD值与肿瘤直径、Enneking分期、肺转移有关(P均<0.05)。骨肉瘤组织中,IMP3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r=0.493,P=0.001)。结论骨肉瘤组织中IMP3表达、MVD异常上调,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肉瘤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 周伟陈敬有魏优秀李贺伟
-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微血管密度生物标记物
- 髌骨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髌骨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髌骨骨折病人60例。按就诊顺序间次分为钢板组与张力带组,每组各30例。钢板组采用髌骨钢板,张力带组采用克氏针钛缆张力带。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和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等。结果钢板组和张力带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53±7.07)分钟和(76.53±4.16)分钟,切口长度分别为(6.28±0.57)cm和(7.73±0.77)cm,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4.07±4.35)°和(118.40±4.55)°,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8.42±10.39)ml和(133.77±12.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组与张力带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短于张力带组;钢板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满意度强于张力带组。髌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临床疗效优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
- 周伟石渊盛奇智夏静刘平杨鸿
- 关键词:张力带髌骨骨折
- 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miR-206、IGF-1、sICAM-1水平变化及诊断效能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微小RNA-206(miR-20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效能。方法159例四肢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或髓内钉固定术,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第3天(T1)、第1周(T2)、第4周(T3)时采集静脉血,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清miR-206,ELISA法检测血清IGF-1、sICAM-1。术后3个月时159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骨折延迟愈合分为89例骨折延迟愈合(延迟组),70例骨折正常愈合(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06、IGF-1、sICAM-1及三者联合对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效能。结果T0~T3时两组血清miR-206表达、IGF-1水平逐渐增高,sICAM-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T0、T1、T2、T3时延迟组血清miR-206表达、sICAM-1水平高,血清IGF-1水平低(P均<0.05)。骨质疏松、损伤类型、T3基线时血清miR-206、T3基线时血清IGF-1、T3基线时血清sICAM-1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P均<0.01)。T3基线时,血清miR-206、IGF-1、sICAM-1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截断值分别为0.62、291.34μg/L、202.43 ng/mL时,其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灵敏度分别为72.41%、79.31%、70.11%,特异度分别为72.86%、80.00%、84.29%,阳性预测值为76.83%、86.13%、77.2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0%、75.68%、66.67%,AUC分别为0.690(95%CI:0.606~0.773)、0.682(95%CI:0.596~0.767)、0.709(95%CI:0.626~0.793)。血清miR-206、IGF-1、sICAM-1联合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5%、91.43%、93.02%、90.14%,AUC为0.895(95%CI:0.837~0.95)。T3时血清miR-206、IGF-1、sICAM-1水平联合诊断骨折延迟愈合AUC高于三者单独诊断(z分别为3.021、3.162、2.615,P均<0.05)。结论手术固定患处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miR-206、sICAM-1水平升�
- 周伟黄松魏优秀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骨折四肢骨折骨折延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