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移植
  • 3篇术后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肾移植术
  • 2篇肾移植术后
  • 2篇免疫抑制剂
  • 2篇环孢素
  • 2篇儿童
  • 2篇病例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肌酐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肾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粘附分子
  • 1篇肾功能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铁路局

作者

  • 8篇陈勇
  • 4篇田普训
  • 4篇薛武军
  • 3篇潘晓鸣
  • 3篇冯新顺
  • 3篇邢俊平
  • 2篇燕航
  • 2篇王文楷
  • 2篇侯军
  • 2篇杜锦凤
  • 2篇丁小明
  • 2篇南勋义
  • 1篇何晓丽
  • 1篇冯学亮
  • 1篇航侯军
  • 1篇郭奇
  • 1篇项和立
  • 1篇赵留存
  • 1篇丁小明燕

传媒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木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术后1年以上、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向唷唑嘌呤的转换。结果 60例病人平均血清肌酐在转换后1个月明显下降(148±58.5至132±86.9mmol/L,P<0.01),并在以后几年内继续下降,转换后6年时平均血清肌酐为112±39.8mmol/L。转换后平均血压也明显下降,并且抗高血压药物数量逐渐减少(P<0.01)。分别有9例(15%)和3例(6.7%)病人在转换后3个月内和3个月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转换后1年、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81.7%、86.7%/78.3%。5例(8.7%)病人因药物副作用和慢性排斥反应从硫唑嘌呤再转换为环孢素。结论 肾移植受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将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转换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较好的移植肾长期存活。
邢俊平陈勇周华石根玉武小桐
关键词:环孢素硫唑嘌呤肾移植术后病人血清肌酐免疫抑制剂
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分析
2004年
张莉杜锦凤陈勇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结核感染免疫功能
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附22例报告)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移植的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免疫移植剂应用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2 例儿童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尸体肾移植21例,活体亲属供肾的肾移植1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总动脉吻合 8 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外动脉吻合3例,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内动脉吻合 11 例。免疫抑制剂方案:7 例为 CsA加Aza加Pred;9例为 CsA加 MMF加 Pred;6 例为 FK506 加 MMF加 Pred。结果:1、3、5 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6%/94.8%,88.2%/81.8%,82.5%/76.3%;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各为18.1%;术后免疫抑制剂每千克体重剂量较成人显著高。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成功的手术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相当重要;加强随访,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田普训薛武军潘晓鸣丁小明燕航侯军冯新顺项和立陈勇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鼻脑型毛霉菌感染二例报告被引量:4
2003年
张莉虎威赵留存杜锦凤陈勇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病例报告
肾移植1140例次总结被引量:31
2001年
目的 总结肾移植经验、改善移植效果、提高长期康复率。方法 总结 1979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 114 0例次肾脏移植资料 ,分析患者状况、组织配型、供肾情况、移植手术、移植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它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1、3、5年人 /肾存活率 ( % )分别为 :93 .5 / 88.6、76.4 / 70 .2和 65 .5 / 61.4 ,其中近 5年的 1、3、5年人 /肾存活率 ( % )分别为 :95 .1/90 .2、79.2 / 75 .3和 69.9/ 65 .1;超急性排斥发生率 2 .19% ,急性排斥 (AR) 2 1.4 % ,慢性排斥 (CR)17.9% ;移植后发生感染 4 2 5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15 1例 ,药物毒性作用 3 4 0例 ;共死亡 3 3 6例 ,因感染死亡占 4 7.3 % ,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占 3 4 .8%。结论  (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 ,提高取肾及移植手术的质量是提高存活率的基础 ,加强组织配型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之一 ;( 2 )并发症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预防移植肾慢性失功是移植后中晚期处理的重点 ,坚持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对提高长期康复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 3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治疗的重点 ,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 (MMF)、泼尼松 (Pred)
薛武军田普训潘晓鸣丁小明燕航侯军冯新顺陈勇王文楷南勋义冯学亮
关键词:康复率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
器官移植中交叉配型方法的改进及“微板法”交叉配型的应用
薛武军陈勇王文楷何晓丽郭奇邢俊平田普训南勋义
在器官移植的交叉配型试验中,传统应用的“试管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该成果对交叉配型的实验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结果的染色和固定等实验条件作了改进,并将实验加样改为更精确的微升制,结果判断由抽样评估改为更直接、准确的整体...
关键词:
关键词:交叉配型器官移植微板法
7~16岁儿童肾移植6例
2002年
田普训薛武军潘晓鸣丁小明燕航侯军冯新顺陈勇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病例分析
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HLA-DR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HLA DR表达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方法 对 2 0例慢性排斥肾移植受者进行肾活检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ABC法 )检测移植肾内ICAM 1和HLA DR的表达。 结果 ICAM 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微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增强 ,而HLA DR表达则普遍上调 ,尤其在远曲小管。此外 ,在I CAM 1和HLA DR表达增强的局部血管周围和小管间质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 慢性排斥移植肾中ICAM 1和HLA DR表达增强可能在排斥反应中起诱导作用 ,尤其是间质炎细胞的浸润及抗原递呈 ,同时它们又可能使表达上调的细胞成为免疫反应效应支的靶细胞 。
邢俊平周华武小桐陈勇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肾移植细胞间粘附分子-1HLA-DR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