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峰
- 作品数:25 被引量:29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961—2018年新疆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21年
- 利用1961—2018年新疆地区8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疆区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8年新疆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降水量增加趋势放缓;降水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但变化特征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降水量存在着22~30、12~18、6~9和3~4 a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从时空模态变化来看,新疆降水量在空间上具有全区一致性、东—西部反向变化、西北—东南部反向变化以及天山西部—周边地区反向变化等4个时空变化模态,时空模态在时间变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于对新疆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以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战略规划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胡文峰姚俊强姚俊强
- 关键词:降水量
- 1961–2015年新疆区域SPEI干旱指数数据集被引量:12
- 2019年
-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计算得到每个站点1961–2015年1、3、6、12、24和48个月时间尺度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时间变化序列,整理出新疆干旱指数数据集。本数据集为分析新疆区域长时间序列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干旱事件对生态水文环境和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 姚俊强毛炜峄胡文峰陈静范煜婷
- 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地区贴地层风速廓线和风沙流结构特征被引量:12
- 2012年
- 野外监测试验表明:自由风和风沙流廓线拟合虽都以Z=A.exp(-X/T)+Z1形式分布,但在风沙流中拟合系数更高;风沙流结构中,在20 cm以下随着高度的增加,各高度的输沙率百分比、含沙浓度、运动颗粒能量都呈增大趋势;20 cm以上随高度增加,各高度输沙率百分比变小,输沙率占总输沙率的51%左右,含沙量主要集中在离地面20 cm以内;风沙流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与含沙平均粒径呈负相关,风速与含沙平均粒径变化呈正相关。这些结论对拐子湖地区防风治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何清胡文峰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赵聪敏
- 关键词:风速廓线巴丹吉林沙漠
- 内蒙古拐子湖地区风沙运动若干参数计算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内蒙古拐子湖地区风沙观测场2011年3~5月的沙尘暴强化观测资料,分析计算了巴丹吉林沙漠北缘平坦沙地的地表粗糙度、临界摩擦速度、临界起沙风速等风沙运动关键参数。初步结论如下:观测期间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范围为1.0×10-7~9.0×10-1cm,平均粗糙度为0.942 cm;临界摩擦速度约为0.34 m/s;2 m高度的起沙风速约为4.6 m/s。
- 何清胡文峰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赵聪敏
- 关键词:粗糙度
- 沙尘暴过程中气象要素响应及输沙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野外监测系统获取的试验数据,对拐子湖地区2011年4月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中贴地层微气象要素和输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气高温干燥,地表高温低湿、气压下降,风速增大是沙尘暴来临的前兆;沙尘暴过程中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气压、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会明显下降;地温下降速度较慢,土壤湿度略有增大;输沙量主要集中于距地表50 cm以内高度层,在0~20 cm高度层里输沙量呈增大趋势,20 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含沙量逐渐下降;跃移沙粒输沙量的空间分布与风向频率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蠕移输沙量的方向分布比较复杂,同风向分布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对沙尘暴预报和沙源区的防风治沙有指导意义。
- 胡文峰何清杨兴华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暴输沙
- 巴丹吉林沙漠季节冻土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通过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连续的地温观测和2014年1月的专题考察,发现巴丹吉林沙漠属于季节冻土区,年冻结时间长达4个月.沙漠内部的局地地形和湖泊分布是影响季节冻土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迎风坡和背风坡冻土冻结深度显著大于丘间地冻结深度,湖泊的存在使湖泊周边地区最大冻结深度显著变浅.通过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地温、气温、地气温差的分析,结合我们在巴丹吉林沙漠外围发现的末次冰期砂楔群,表明我国北方沙漠在末次冰期属于不连续的多年冻土区.
- 宁凯王乃昂胡文峰张洵赫孙杰王旭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季节冻土地温
-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被引量:83
- 2013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普遍升高,但变暖的幅度因季节和地域而存在差异,其中冬季增暖最为明显(0.506℃·10a-1),夏季增暖缓慢;增温趋势最大区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塔城等地区,天山东部和祁连山区变暖趋势也较大,天山中部及沙漠周边地区变暖趋势一般;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年和冬季降水增加显著,春季降水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增加则比较缓慢;降水变化趋势山区最大,干旱区东部、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有下降趋势;近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导致冰川强烈的消融退缩,对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沙尘暴频次减小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化发展有关,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弱化作用。湖泊水位的升降、面积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响应。
- 姚俊强杨青陈亚宁胡文峰刘志辉赵玲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生态环境西北干旱区
- 近55年来新疆多时间尺度干旱格局演变特征被引量:15
- 2019年
-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采用新疆地区5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结合ArcGIS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1961—2015年新疆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 a来,新疆地区降水和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15 a气温在高位波动,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引起区域干湿格局变化;新疆地区主要是以轻度和中等干旱事件为主;1961—1996年气候呈变湿趋势,干旱范围减小,强度减弱,且以局域性和区域性干旱为主;1997—2015年呈变干趋势,干旱范围扩大,强度和频次加强,以区域性和全域性干旱为主。研究结论对研究区水资源的管理和灾害防控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 胡文峰陈玲玲姚俊强姚俊强王娅
- 关键词:干旱灾害
- 拐子湖地区沙尘天气风蚀起沙量的估算被引量:6
- 2012年
- 为研究沙尘暴中心在沙尘天气下风蚀起沙量和一些参数的具体情况,以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地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为例,通过经验公式与野外仪器观测对比分析,对拐子湖地区风蚀起沙过程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速度与风速成正相关,并影响着风蚀起沙量变化;临界摩擦速度为0.36m/s;估算了平均顺风向沙尘通量和垂直沙通量分别为1.7E-02kg/(m.s)和1.38E-07kg/(m2.s),顺风向沙尘通量要远大于垂直沙通量。这些参数的得出对防风治沙有着重要的意义。
- 何清胡文峰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赵聪敏
- 关键词:风蚀
- 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及转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天山北坡中段呼图壁河流域石门水文站1956—2011年径流量数据,以及2013年9月—2014年10月逐月呼图壁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呼图壁河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并结合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探讨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近55 a呼图壁河流域出山口径流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加了13.36%,而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差异显著,地表径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而地下水受蒸发—结晶沉降作用控制。该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出现了两次转化关系,上游地区地下水对地表径流的补给占到18.45%,而中下游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占到92.31%。
- 姚俊强胡文峰彭志潮刘志辉
- 关键词:同位素水化学呼图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