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下颌角肥大截骨术中大出血的处置与预防被引量:4
- 2011年
- 经口内入路或口内外联合入路行下颌角肥大截骨矫治术,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因切口在口内,手术视野狭隘,一旦出现大出血难以找到损伤血管进行针对性有效止血,若止血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因止血不彻底所导致的术后血肿,还易引发感染。
- 张旭东汪立川徐永成葛红刘文阁李敏邵祯
- 关键词:术中大出血下颌角肥大口内入路手术视野损伤血管
- 结合轮廓改变的面部年轻化手术
- 目的探讨面部年轻化手术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方法在面部除皱手术皮肤提紧的同时联合面部及下颌部吸脂、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颞部充填、下颌角整形等综合方法进行面部年轻化手术。结果26例随访3个月~1年,形态较满意。结论结合面部轮廓...
- 徐永成刘玲李敏于波邵祯刘文阁
- 关键词:年轻化联合手术
- 文献传递
- KM小鼠突变种(KhDIC)品系的建立和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杜力军孙虹李敏金文韩京艳卢弘
- 关键词:小鼠品系衰老突变种动物模型
- 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术200例经验体会被引量:24
- 2003年
- 李敏刘文阁
- 关键词:瘢痕眶隔脂肪眼轮匝肌重睑线
- 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在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轻中度下睑外翻的方法。方法:在完成上睑皮肤松弛矫正的同时,将上睑睑板表面剥离并形成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转移至下睑外翻患处,2周后断蒂,上睑形成重睑。结果:17例患者实施该手术后上睑形态流畅,下睑外翻基本矫正,外观满意,随访3~6个月,无下睑外翻复发。结论: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轻重度下睑外翻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手术方法。
- 刘玲徐永成刘文阁邵祯于波李敏
- 关键词:下睑外翻睑板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 李敏归来刘剑峰黄绿萍张智勇
-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咬肌超声成像下颌角截骨术
- 眉上缘真皮脂肪垫或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自身组织充填颞区凹陷或隆眉弓的新方法。方法 行眉松垂上提术的同时 ,应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进行眉弓隆高及真皮脂肪瓣颞部凹陷充填。结果 应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行眉弓隆高术 5例 ,术后眉弓形态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单纯皮下蒂真皮脂肪瓣行颞区凹陷充填术 6例 ,综合充填假体和真皮脂肪瓣行颞区凹陷充填术 8例 ,术后形态良好 ,无局部变形及排异反应 ,2例颞区发生血肿。结论 利用眉上缘真皮脂肪垫垫高眉弓及真皮脂肪瓣充填颞部凹陷具有定位良好、外形自然的优点。
- 刘文阁李敏李素娟
- 关键词:外科皮瓣脂肪组织整形外科并发症
-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矫正术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矫正60例中重度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侧骨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10例轻中度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弧形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9.491±6.277)°,下颌平面角角度为(34.447±5.068)°,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角度为(92.702±5.520)°,面下部宽度为(10.797±0.68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侧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1.200±0.67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44±3.468)°,下颌平面角为(30.444±3.664)°,下颌升支后缘切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前下交角为(95.333±3.0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下颌角肥大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截骨方法,可有效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
- 李敏归来张智勇吕长胜黄绿萍牛峰金骥刘剑锋
-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 外超声吸脂术被引量:1
- 2002年
- 李敏高建华
- 关键词:美容外科适应证
-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的变化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的形态、功能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对10例下颌角截骨患者行双侧咬肌形态及功能观察,观察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于患者下颌处在不同姿势下对咬肌进行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并对张闭口过程中咬肌最厚处横断面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该横断面横纵径的变化幅度.结果 (1)重建的咬肌三维图像显示,截骨术后半年咬肌纵向长度变短,角区咬肌呈圆弧形,且较术前明显变薄;(2)术前咬肌体积平均值为(25.480±7.113)cm3,术后6个月时咬肌体积平均值为(18.222±3.028)cm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动态图像显示,截骨术后半年张闭口过程中咬肌最厚处横断面横纵径的变化幅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萎缩部位主要位于角区,截骨术对咬肌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重建咬肌及观察咬肌活动方便快捷,对人体无损伤,利于重复,是一种观察测量咬肌的新方法.
- 李敏归来徐永成刘文阁张旭东葛红
-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咬肌实时三维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