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面向神经内科的信息辅助分析管理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医生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多应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临床知识与数据进行诊断与科研。结合当前流行的SSH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面向神经内科的科研信息辅助管理与分析系统,为神经内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数据管理与科研平台。
- 许源杨艺李中刘燕
- 关键词:设计模式
- 三七叶总皂苷对抑郁大鼠脑内单胺及神经因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2
- 2015年
- 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5-HT、NA、DA水平,ICH法测定BDNF、Trk B、p CREB、p ERK的表达,评价三七叶总皂苷对脑内单胺及神经因子的影响。建模五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偏好率分别降低了17.43%、39.49%,自主活动表现为探索能力降低、趋避能力升高,海马体质量百分比显著减少,呈现出人类抑郁症中体重下降、快感缺失、自主活动下降、海马体萎缩等核心症状。而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得到有效逆转。与模型组比较,三七叶总皂苷高剂量组(100mg/kg)可以使脑内NA、DA水平分别升高13.89%及19.66%,而对5-HT水平没影响,并且使脑内BDNF、Trk B、p CREB、p ERK的表达分别上升16.67%、47.83%、20.42%、22.84%,表明三七叶总皂苷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
- 张华林李中周中流杨红艳钟志勇楼彩霞
- 关键词:三七叶抑郁慢性应激单胺
- 阿尔兹海默病的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 阿尔兹海默病(AD)是对人类影响很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它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全世界迫切需要共同攻克的难题。目前已知AD的两种病理主征分别是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与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
- 林倩倩李中
-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模型
- 姜黄素类化合物提高线虫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去氧基姜黄素(BDMC)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胡桃醌诱导,观察姜黄素类化合物对线虫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生存率的影响;用分子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观察姜黄素类化合物对线虫氧化应激状态下体内活性氧(ROS)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及图像软件分析姜黄素类化合物对线虫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4(GST-4)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姜黄素类化合物预处理后,氧化应激条件下线虫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姜黄素类化合物显著抑制了氧化应激状态下线虫体内的ROS水平;在氧化应激条件下,Cur处理组及DMC处理组线虫的GST-4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类化合物可能通过降低线虫体内的ROS水平、上调特定应激蛋白GST-4的表达而增强其抗氧化应激能力。
- 何露李中韦睿雷清锋赵云燕
- 关键词:姜黄素类化合物氧化性应激秀丽隐杆线虫谷胱甘肽
- 相应侧Epley手法复位治疗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相应侧Epley手法复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及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ix-hallpike及Roll-test动作行变位试验明确诊断,并行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复位后2周及4周定期随诊。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在经过1-3次的Epley复位治疗后,有86例阵发性眩晕均完全缓解,眩晕缓解患者随访2周和4周,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缺少统一的诊疗方案,目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此类患者的头晕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急诊接诊医生的压力。
- 孟洋阳蔡晓冬李凡形刘云云梁理利李中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急诊后半规管
- 类姜黄素及其单体对β-内分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2014年
- 目的研究类姜黄素(curcuminoids,COM)及其单体成分姜黄素(curcumin,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对β-内分泌酶活性的影响,以此探讨其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42)生成的机制。方法在swAPP-HEK293细胞中,依次分为空白对照组、COM组、Cur组、DMC组和BDMC组(药物浓度为5μM),药物培养作用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运用BioVision公司的β-内分泌酶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β-内分泌酶的相对活性。结果 5μM浓度的类姜黄素及单体成分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类姜黄素及其三种单体成分均可明显抑制β-内分泌酶的活性,抑制强弱依次为Cur>DMC>COM>BDMC。结论类姜黄素及其单体成分可通过抑制β-内分泌酶的活性而实现其抑制Aβ的作用。
- 刘红英李中张波李又福顾琼高庆春
- 关键词:姜黄素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
- 个案分析法在导师责任制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个案分析法在导师责任制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系统新入职护士59名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师责任制带教法带教,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个案分析带教法带教,通过对新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第1阶段(1-3个月)时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阶段(4-6个月)和第3阶段(7-12个月)时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责任制结合个案分析在新护士培训中能提高其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曾素冰叶新梅李中徐少群
- 关键词:教学法导师在职培训护士病人满意度
- PEG-PEI介导siSNCA转染PC12细胞治疗PD的体外性能研究
- 目的 研究PEG-PEI介导siSNCA转染PC12细胞治疗PD的体外性能。方法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粒径电位的测定用来检测PEG-PEI/siSNCA复合物的物理性质;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用来检测PEG-PEI/si...
- 刘云云杨幸怡李中
- 源于尿道上皮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模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仍未有理想的研究模型,这使得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利用非侵袭性方法收集的尿道上皮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从而构建AD疾病研究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3名男性AD患者作为实验组和2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者组,通过分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尿道上皮细胞,并将其重编程成为iPSC,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RT-qPCR及畸胎瘤形成实验等验证其干细胞特性。随后将iPSC定向神经分化成为神经细胞,采用ELISA方法验证AD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同时,将BACE1基因在iPSC细胞系中过表达,采用ELISA方法验证AD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上实验每组研究对象均进行2~3次重复实验。结果:尿道上皮细胞被成功地重编程成iPSC,且具有分化为三种不同胚层来源组织的多能性。定向分化患者来源的神经细胞分泌AD标志物的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过表达BACE1后的iPSC细胞系和分化的神经细胞,AD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说明该细胞系作为AD模型的可行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将AD患者的尿道上皮细胞重编程为iPSC,并将其与正常来源的iPSC进行比较,观察到患者来源的iPSC具有相对正常的蛋白表达谱,提示该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过表达BACE1基因的iPSC能检测到高表达的AD相关标志物,提示该细胞可以作为研究AD发病机制的细胞模型。
- 王旎刘舜杰孟洋阳雷清锋韦睿李中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
- 确诊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一例
- 2013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木匠,因“进行性行走困难2周余,双上肢不自主扭动10d”于2009年3月25日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患者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行走困难,行走拖步,不能久行,伴双下肢麻水疼痛感,排大小便困难,每次量少,需多次完成,遂到外院住院治疗。
- 苏丽丽黄海威李中
- 关键词:CREUTZFELDT-JAKOB病散发型确诊大小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