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篇建筑
  • 5篇建筑史
  • 4篇中国建筑
  • 4篇中国建筑史
  • 3篇林徽因
  • 2篇修缮
  • 2篇中国近代建筑
  • 2篇统筹
  • 2篇品鉴
  • 2篇中心镇发展
  • 2篇住宅
  • 2篇围护结构
  • 2篇唯物
  • 2篇唯物史观
  • 2篇文物
  • 2篇乡统筹
  • 2篇小城
  • 2篇小城镇
  • 2篇历史建筑
  • 2篇节能

机构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 7篇天津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杭州市城市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1篇张帆
  • 4篇杨昌鸣
  • 2篇高辉
  • 2篇尹贵
  • 2篇张玉坤
  • 2篇刘长岐
  • 1篇孙璐
  • 1篇王嵩
  • 1篇朱能
  • 1篇马剑
  • 1篇张威
  • 1篇邹颖
  • 1篇王立雄
  • 1篇魏素巍

传媒

  • 1篇建筑学报
  • 1篇装饰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建筑技术
  • 1篇华中建筑
  • 1篇住宅科技
  • 1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筑师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建筑史
  • 1篇中国建筑史论...
  • 1篇2012中国...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璧文《中国建筑》初步研究——兼与崔勇先生商榷
2010年
王璧文于1942年著有《中国建筑》一书,比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还早两年。这部建筑史著作以分类的方式,对中国各类型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开我国早期同类研究之先河。然而在当下中国建筑史学史的研究中,这部著作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在崔勇先生研究之基础上,从'对该书产生影响的中国建筑史著作、王壁文的中国建筑时空地域观及其对中国建筑美学的理解'三个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新的分析和解读。
张帆
关键词: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史林徽因
智珠寺始建年代考证及修缮细节品鉴--兼论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的智珠寺曾于2013年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其后续的管理利用方式却饱受非议,尤其是关于其部分院落被改造成餐馆、酒店和展厅(TRB: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的合理...
张帆
关键词:佛教寺院资源利用
文献传递
建国初期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评述(1949-1955)
相对于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建国后梁思成在该领域的学术探索无论是时间、精力的投入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与之前相比,但就是在这零星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了他研究思路的转变。由于建国后唯物史观占据了国内史学研...
张帆
关键词:建国初期唯物史观
文献传递
草砖建筑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文章详细阐述了草砖房的历史、结构类型、建造方法,简要介绍了草砖房在我国的实践情况,最后阐述了草砖房的重要社会意义。
张帆
关键词:草砖建筑承重体系施工技术
智珠寺始建年代考证及修缮细节品鉴——兼论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的智珠寺曾于2013年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其后续的管理利用方式却饱受非议,尤其是关于其部分院落被改造成餐馆、酒店和展厅(TRB: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的合理...
张帆
关键词:修缮文物建筑
文献传递
百年监狱的再生——青岛常州路监狱的保护、修复与再利用被引量:1
2010年
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传递其价值,而不是为保护而保护。青岛常州路监狱保护工程曲折的过程背后也有一条隐含的价值主线。文章从价值评估与干预层级、建筑再生与区域整合、建筑整饬与修复观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佛罗伦萨Le Murate监狱等再生实例,提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应自觉地以价值延续为基础,摒弃狭隘的保护观念,正视历史建筑的再利用问题,从城市和街区复兴的高度出发,实现历史建筑再生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杨昌鸣张帆
关键词:再利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评述(1949~1955年)
相对于中国营造学社时期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建国后梁思成在该领域的学术探索无论是时间、精力的投入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与之前相比,但就是在这零星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了他研究思路的转变。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占据了国内...
张帆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唯物史观
不可避免的力量——解析格拉茨艺术馆
2010年
以"友善的外星人"闻名的格拉茨艺术馆在奥地利落成,建筑电讯派的思想终于在40年后变成了建筑现实。文章从城市文脉、建筑形态、数字技术三个方面切入,对格拉茨艺术馆进行了分析。
张帆杨昌鸣王嵩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初探
2010年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使其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若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梁思成仍然对中国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结合大量的学术访谈,试图将梁思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对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总结,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
张帆
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评述——兼与梁思成、林徽因的早期中国建筑史研究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史界对于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的早期学术贡献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所进行的中国建筑史研究缺乏一个可以参照、比较的学术背景。本文将对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的《中国建筑史》著作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他提出的若干理论问题,并对其研究的特征进行总结,借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国际学术背景。在此基础上,与梁思成、林徽因所进行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进行比较,试图从历史的视角重新评价他们的早期研究工作在该学科中的创新和突破。
张帆
关键词:中国建筑史林徽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