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烈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预后
  • 4篇癌患者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3篇肠癌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患者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徐建明
  • 12篇刘烈军
  • 11篇王岩
  • 10篇赵传华
  • 9篇葛飞娇
  • 9篇刘建芝
  • 8篇林莉
  • 5篇李志强
  • 4篇李珊珊
  • 4篇邱卉
  • 2篇韩宇
  • 2篇付亚莉
  • 2篇宋三泰
  • 2篇姚凯
  • 1篇刘容锐
  • 1篇欧阳学农
  • 1篇李晓玲
  • 1篇陈正堂
  • 1篇庄庆昕
  • 1篇李月敏

传媒

  • 5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国内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1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诊无转移者499例,其中接受根治性手术484例,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医院分为A级(省级和省级以上医院)和B级(地市级和地市级以下医院)。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治疗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级医院患者手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B级医院(P=0.01,P=0.05)。A级医院高危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比例显著高于B级医院(P=0.01)。A级医院患者辅助化疗的中位DFS和中位OS较B级医院明显延长(P<0.05,P=0.04)。25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有99例接受了围手术期放疗,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放疗比例分别为30.8%、25.5%和47.4%。338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患者的中位OS优于右半结肠者(P=0.05)。266例Ⅳ期患者中,接受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联合解救化疗、单纯解救化疗、仅接受局部治疗和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不同级别医院在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中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Ⅳ期患者应把握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切除机会,以获得长期生存。
崔莲刘容锐陈玉玲刘建芝刘烈军张允贾茹赵传华葛飞娇林莉王岩徐建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VEGFR-2、PDGFR-β和c-ME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c-MET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3例HCC组织中VEGFR-2、PDGFR-β和c-MET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R-2、PDGFR-β和c-MET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86.0%、19.4%和80.6%。VEGFR-2表达与性别、HBsAg状态、分化程度、肝硬化有关(P<0.05),PDGFR-β表达与AFP、肿瘤数目、肝硬化有关(P<0.05),c-ME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65例服用索拉非尼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年龄(P=0.047)有关,总生存期(OS)与HBsAg(P=0.037)、AFP(P=0.015)和肿瘤大小(P=0.003)有关;PDGFR-β表达水平与OS相关(P=0.046),c-MET与PFS相关(P=0.01)。结论 VEGFR-2在HCC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存在高表达,PDGFR-β高表达是HCC的预后不良指标,c-MET可能是HCC患者服用索拉非尼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储节胜徐建明张博葛飞娇刘烈军赵传华王岩林莉付亚丽汪俊
关键词:肝细胞癌VEGFR-2PDGFR-ΒC-MET索拉非尼
IRESSA治疗化疗微效以上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化疗微效以上序贯给予IRESSA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共有33例患者依次入组。既往接受化疗方案数不限,只要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经确认在微效(MR)以上患者,则入组序贯给予口服IRESSA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结果: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以入组基线检查结果为参照,总有效率(RR)为24.2%(8/33)(95%可信区间,11%~42%)。症状改善率为54.4%(18/33)(95%可信区间,25%~5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TTP)6.5个月(范围:0.7~16.6),中位生存期(OS)为8.5个月(范围:2.1~18.0),1年生存率为36.4%(95%可信区间,20%~55%)。本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30.3%的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Ⅰ、Ⅱ级毒副反应,只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了Ⅲ级的恶心、呕吐和Ⅳ级的腹泻。结论:化疗微效以上的患者序贯应用IRESSA的方案,生活质量良好,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90%以上都能继续巩固原有疗效,将近1/4患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缓解率。
韩宇徐建明宋三泰李月敏赵传华刘烈军刘建芝邱卉
关键词:IRESSA非小细胞肺癌序贯给药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重度化疗致吐药引起恶心呕吐的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重度化疗致吐药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药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对照药为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化疗后1~5天的恶心程度、止吐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共入选病例112例,104例可评价疗效。在接受以顺铂或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后,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和盐酸昂丹司琼16mg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77.08%和73.08%,恶心程度改善率分别为64.42%和62.50%,两药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和便秘。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能够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李志强徐建明刘端祺张贺龙王宝成张沂平欧阳学农陈正堂陶敏高亚杰王岩李晓玲刘烈军
关键词:止吐药盐酸帕洛诺司琼盐酸昂丹司琼化学治疗
诱导化疗后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5年2月,晚期NSCLC患者根据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分为两组,疗效为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疗效为进展(PD)的为吉非替尼解救治疗组。入组后给予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日1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到疾病进展。结果:共有119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为79例,解救治疗组为40例。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RR)31.6%(25/77),其中3例CR,解救治疗组RR为27.5%(11/4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45)。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进展时间(TTP)为6.0个月,显著长于解救治疗组的4.0个月(P=0.03)。维持治疗中位生存期(OS)为11.0个月,而解救治疗组的中位OS为7.0个月,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维持治疗组中腺癌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39.7%vs.12.5%,P=0.041),TTP也显著长于鳞癌患者(7.5个月vs.3.0个月,P=0.02);女性患者的中位OS显著长于男性患者(18.5个月vs.9.0个月,P=0.002)。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以1、2级为主。结论:吉非替尼作为晚期NSCLC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化疗进展后再使用吉非替尼方案相比,化疗未进展时使用能更好地发挥该药的优势,给予患者更大的生存获益。
韩宇王岩徐建明刘烈军赵传华李志强刘建芝邱卉
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方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直接测序法和肽核酸钳制PCR(PNA-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采用直接测序法和PNA-PCR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的K-Ras基因第2外显子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直接测序法检测到43例K-Ras基因突变,PNA-PCR法除了检测出这些突变之外,还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野生型中发现了10例突变。对K-Ras突变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分析发现,直接测序法检测的K-Ras野生型及突变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20.5个月和15.6个月(P=0.067)。PNA-PCR法检测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5.8个月(P=0.014)。两种方法检测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有效率和无病进展时间(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为3组,高突变组、低突变组和野生型组,仅高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个月vs.21.3个月,P=0.04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2.70,95%CI:1.39~5.25,P=0.003)和K-Ras丰度(HR=1.52,95%CI:1.52~2.19,P=0.026)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K-Ras突变不是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疗效预测因子。PNA-PCR法检测的K-Ras突变状态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建议用PNA-PCR法确定野生型患者,而突变型患者则用直接测序法来确定。
刘晓静徐建明宋三泰葛飞娇林莉王岩刘烈军李珊珊刘建芝付亚莉姚凯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直接测序法预后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与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CH)法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10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的表达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胃癌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总结晚期胃癌的治疗情况,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107例患者中,有102例同时采用IHC法和FISH法检测了HER-2的表达情况,其阳性率为14.7%(15/102)。IHC法和FISH法检测HER-2阳性表达的一致率为66.5%。HER-2在胃食管连接部癌、近端胃癌、胃体癌、胃窦癌和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11.1%、13.3%、24.0%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在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和分化不明的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0、0和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0)。一线化疗可评价疗效者51例,总体客观有效率为23.5%。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4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07个月,其中采用含XP(顺铂+卡培他滨)方案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案(43.8%和14.3%,P=0.033),OS也呈延长趋势(14.17个月和9.53个月,P=0.059)。HER-2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相比,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个月和7.47个月,P=0.510),但疗效和OS均呈改善趋势,有效率分别为45.5%和17.5%(P=0.102),OS分别为14.17个月和10.63个月(P=0.205)。结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HER-2阳性率与国外报道相似。随着化疗和靶向药物的应用,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有所改善,而HER-2阳性患者可能更多获益。
王岩徐建明刘建芝林莉葛飞娇李珊珊刘烈军赵传华
关键词:胃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病理学预后
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中重度癌痛患者132例纳入研究。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8±11.9)岁,对照组中男4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2±10.9)岁。治疗组患者经肛门给予硫酸吗啡栓(20mg)1枚和口服安慰剂1片,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吗啡片(20mg)1片和经肛门给予安慰剂栓1枚。待患者再出现中度疼痛时,再第2次给药。每日用药剂量不超过100mg,共给药7d。评价硫酸吗啡栓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用目测划线分级法测定的疼痛强度分别为7.1±1.3和6.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15、30min及1.0、1.5、2.0、3.0、4.0、6.0h的疼痛强度均较用药前下降。用药前疼痛强度和用药后各时间点疼痛强度的差值如下:第1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80±1.33、2.09±1.77、3.27±1.92、4.14±2.05、4.26±2.13、3.70±2.09、3.27±2.11及2.88±2.35,对照组分别为0.74±1.41、1.97±1.93、3.15±2.11、3.82±2.16、3.95±2.13、3.52±2.12、3.00±2.19及2.70±2.23;第2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92±1.37、5.35±1.53、3.05±1.94、3.38±1.85、3.70±2.02、3.52±2.00、3.05±2.06及2.84±2.22、,对照组分别为0.72±1.03、4.95±1.49、2.77±1.84、3.27±1.98、3.27±1.95、3.05±1.77、2.67±1.68及2.25±1.88。2组用药前后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次用药后2h镇痛的有效率均为71.21%,疼痛强度分别为2.74与2.86,用药后6h疼痛强度均为4.12;治疗组与对照组第2~7天用药次数分别为2.54~2.97与2.52~3.03。2组用药后2h和6h的有效率、疼痛强度及用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葛飞娇刘建芝邱卉刘烈军王岩赵传华李志强徐建明
关键词:癌痛疗效安全性
K—ras基因型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型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不同K—ras基因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生存情况。结果K—ras野生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0s)为31.7个月,高于突变型患者(21.3个月,P=0.037)。K—ras野生型患者中,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6个月)高于单纯化疗组(6.6个月,P=0.036)。接受抗EGFR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的二线化疗的患者的有效率和PFS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03和P=0.019)。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1.5个月,高于同时治疗组(5.2个月,P=0.02);序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0s为39.3个月,高于同时治疗组(31.7个月,P=0.034)。结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的预后可能优于突变型。采用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的序贯模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K—ras野生型患者的生存状况。
葛飞娇刘建芝李珊珊王岩刘烈军姚凯赵传华付亚莉林莉徐建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K-RAS基因表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
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7个中心中、重度癌痛患者64例。分为2组:A组第1次给予硫酸吗啡栓10mg同时口服硫酸吗啡模拟片;第2次口服硫酸吗啡片同时给予硫酸吗啡栓模拟药。B组给药顺序与A组相反。分别纳入病例33例和31例。评价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衡性良好,2组用药前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12±0.89)和(6.16±0.90),疼痛评分等级分别为(2.27±0.45)和(2.35±0.4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1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2.93±27.30)min和(40.21±24.42)min,第2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0.80±23.63)min和(51.04±46.44)min,2组疼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1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0.07±72.92)min和(104.89±73.40)min,第2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2.33±82.08)min和(129.86±102.67)min,2组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共5例发生8次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结论10mg硫酸吗啡栓经直肠给药对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珊珊刘建芝刘烈军邱卉赵传华李志强王岩葛飞娇林莉徐建明
关键词:癌症镇痛双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