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8例治疗体会
- 2006年
- 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第8讲 下肢动脉取栓术被引量:1
- 2010年
- 杨牟陈萍
-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FOGARTY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治手术创伤气囊导管
- 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效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管取栓+腔内吻合口成形术10例。结果 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15)min,出血量均<100mL。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13例,保肢15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 杨牟张居文陈萍车海杰孙林勇俊李鲁滨宋富波
- 关键词:人工血管杂交技术
- 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几点体会被引量:16
- 2004年
- 陈萍杨牟张居文
- 关键词: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物理疗法适应证
-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肢消肿程度及术后淋巴管感染发作情况。结果 18例术后治疗效果满意,2例效果欠佳。术后7 d测量患肢膝上15 cm处周径为(55±3.5)cm,与术前(62.5±4.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淋巴管感染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
- 张居文陈萍杨牟孙林车海杰勇俊李鲁滨宋富波邰圣赋
- 关键词: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第11讲 围术期处理
- 2010年
- 杨牟陈萍
-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围术期处理诊治病理生理改变麻醉方法手术创伤
- 缺血后适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缺血后适应是组织、器官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给予一次或多次反复短暂的再灌注停灌注,以期达到减轻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对其发现过程、可能机制及在肠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 杨牟张居文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再灌注损伤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方法将36例急性单侧髂股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行常规DSA监视下动脉取栓术;观察组术中于缝合股动脉切口后、恢复下肢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阻断股动脉1 min、开放再灌注1 min,共3次)。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手术后血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小腿骨筋膜室压力。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5.4±1.0)、(6.6±1.2)d,(P<0.01);观察组术后24、48 h血肌酐、肌酸激酶、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中行缺血后适应可减轻肢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杨牟张居文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李鲁滨宋富波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取栓术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2例报告
- 2006年
- 陈萍杨牟张居文孙林车海杰勇俊
-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病理生理综合征呼吸功能障碍静脉系统肺循环肺栓塞
- 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瘤16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径、长度的支架血管,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9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3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5例假腔有少量内漏。随访1个月至1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是当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但须注意术前、术中血压的控制、支架型号的选择、破口位置的确定及真腔血管的判断技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 杨牟张居文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腔内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