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府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人群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一项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发生持续或间歇性低病毒血症(LLV)可能的相关人群特征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对接受NAs治疗≥(48±2)周的门诊CH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48±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进行研究分组:LLV组(20 IU/ml
- 李彤孔银刘元元刘天府麻爱娣李龙泉裴志燕张岭漪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
- 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的慢性丙型肝炎(CHC)在全球发病率较高。不同的HCV检测方法之间存在分析报告的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尤其是HCV RNA定量检测。该文就HCV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现状作一综述,以帮助临床医师选取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提高HCV RN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 刘天府张岭漪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HCVHCVRNAHCV核心抗原HCV基因型
- 基于游离DNA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高危人群风险筛查的临床应用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基于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检测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低风险组的相关人群特征,分析并构建预测HCC发生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CC高危、极高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cfDNA检测的HIFI值分为:HCC高风险组(HIFI值≥1)和HCC低风险组(HIFI值<1);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至2023年12月,依照随访中是否临床诊断HCC分为:HCC组与非HCC组。分别回溯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行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40例CHB患者,其中高风险组60例、低风险组80例;随访中HCC组24例,非HCC组116例。高低风险组在经过1∶1倾向性匹配去除混杂因素后,两组人群在随访发生HCC的人数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对研究人群的随访结果(经1∶4倾向性匹配)中,与非HCC组患者数据相比,HCC组患者呈现甲胎蛋白(AFP)偏高(P<0.001),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偏高(P<0.001)以及存在拷贝数变异(CNV)的人数占比偏高(P=0.018)的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常凝血酶原、存在拷贝数变异为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多因素HCC预测模型B[AUC 0.831 (95%CI:0.734~0.928)]与AFP联合PIVKA-Ⅱ预测模型[AUC 0.818(95%CI:0.718-0.912)]对HCC发生均有较好预测价值。结论 预测HCC的发生应结合多因素考虑,高PIVKA-Ⅱ水平、存在拷贝数变异,同时合并高甲胎蛋白水平的CHB患者存在发生HCC的较高潜在风险,应予以临床的密切随访。
- 戚德涛李娟刘天府孔银刘元元麻爱娣裴志燕张岭漪
- 关键词:游离DNA肝细胞癌异常凝血酶原拷贝数变异
- 1例UGT1A1+SPTB复合杂合突变并重症胆汁淤积症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报告
- 背景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胆汁淤积症日异被临床关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仍有待临床数据的充实。病例介绍:我科于2020年6月收治1例UGT1A1并SPTB复合杂合突变的胆汁淤积症患者。患者系41岁...
- 王亮刘天府何晶晶张岭漪
- 青藤碱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和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和凋亡及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体外实验:使用梯度浓度(0、0.4、0.8、1.6、3.2、6.4mM)的青藤碱溶液处理LX2细胞...
- 解建中赵睿王娟霞王亮孔银李娟兰琳刘天府李光明张岭漪
-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影响的再关注
- 2023年
-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是全球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但目前尚缺乏批准的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纤维化患者的主要病因,病因治疗在逆转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的核心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研究发现,除了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的应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纤维化。本文总结了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对干扰素影响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及其联合其他药物在逆转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进行综述。
- 张春霞刘天府张岭漪
-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慢性肝纤维化
- 1例多肌炎伴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置管VTE形成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 背景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重度胆汁淤积症的应用日臻成熟。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顺利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首要工作和基础保证,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日益被临床关注。病例介绍我科于2021年1月收治...
- 刘天府王亮丁洁张岭漪李光明
- 肝脏硬度检测联合吲哚菁绿滞留率测定对血清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度检测(LSM)和吲哚菁绿15分钟血浆滞留率(ICGR15)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11月我院诊治的血清ALT正常或<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接受肝活检行METAVIR评分,依据评分分为非进展期和进展期。使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DDG-3300K脉动脉式色素浓度分析仪检测ICGR15,使用Echosens 502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指标预测肝组织病变进展的效能。结果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组织进展期196例,非进展期113例,两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清HBeAg阳性是否阳性和血清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展期患者血清HBV DNA、ALB、LSM和ICGR15与非进展期患者比,差异显著(P<0.05);LSM、ICGR15及LSM-ICGR15联合模型与METAVIR评分均存在正相关性(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SM、ICGR15和LSM-ICGR15联合模型预测肝组织进展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5、0.617和0.686。当以LSM等于7.35 kPa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组织进展期的灵敏度为55.4%,特异性为68.1%,当以ICGR15等于4.15%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组织进展期的灵敏度为34.4%,特异性为90.3%,以LSM-ICGR15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59.5%,特异性为78.8%。结论应用LSM、ICG-R15或者两者联合预测血清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肝组织病变进展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张思薇孔银刘天府刘元元麻爱娣李永芳李娟张岭漪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1年
- 慢性乙型肝炎(CHB)依然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过去数十年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CHB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患者发病更急,发展为肝硬化的速度更快,因此对HBeAg阴性CHB患者需给予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与单药治疗相比,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对HBsAg的清除率更高,可逆转肝纤维化,更有利于HBeAg阴性患者的预后。本文就HBeAg阴性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彤孔银刘天府张岭漪
-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抗病毒治疗
- 肝硬化患者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非肿瘤性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筛选早期预测因子。方法纳入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非肿瘤性PVT患者50例作为PVT组,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无PVT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发生PVT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VT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蛋白C、蛋白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血小板、生化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脾脏切除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史、肝性脑病史、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以及D-二聚体(D-dimer)、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dimer水平(OR=1.120,95%CI:1.006~1.246,P=0.038)、脾脏切除史(OR=9.320,95%CI:2.928~29.665,P<0.001)、肝性脑病史(OR=16.813,95%CI:1.808~156.336,P=0.013)和服用NSBB(OR=3.203,95%CI:1.020~10.051,P=0.046)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imer水平升高、脾脏切除史、肝性脑病史、服用NSBB是肝硬化患者非肿瘤性PVT形成的预测因子。
- 刘天府王亮张岭漪
- 关键词:肝硬化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