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品一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脑屏障
  • 2篇病理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协会
  • 1篇信号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用药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栓塞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品一
  • 4篇徐运
  • 2篇曹翔
  • 2篇黄丽丽
  • 1篇黄丽丽
  • 1篇徐运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无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预防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科学声明被引量:41
2017年
最近2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无症状脑血管病很常见,且与未来发生卒中和痴呆的风险相关。它是脑部扫描时最为常见的偶然发现。为了总结无症状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管理对卒中预防意义的相关证据,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召集了一个编写委员会来评估现有的证据,讨论临床思路,并为有关三大主要表现的无症状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脑梗死、推测为血管源性的MRI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卒中预防的将来研究方向提供建议。编写委员会发现,有强烈的证据显示无症状脑血管病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无症状脑梗死和白质高信号与未来发生有症状卒中的风险相关,而且独立于其他血管危险因素。有证据表明,伴有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的风险略增高,但几乎没有前瞻性研究探讨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发生有症状出血的风险。目前尚未专门针对无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预防进行过随机对照试验。无症状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均是卒中一级预防的指征。采用以往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声明或专家共识中提供的关于无症状脑血管病的标准术语和定义将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以及放射科医生与神经科医生之间对于检查结果的交流。
刘品一黄丽丽徐运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协会卫生专业人员白质高信号
外泌体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3
2019年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中的一种,内含丰富的蛋白质、RNA、脂质等,具有来源和靶向的特异性,同时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药物载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外泌体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时,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造成血脑屏障破坏,而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则具有神经保护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经工程改造能促进卒中后神经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文章就外泌体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品一徐运曹翔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外泌体血脑屏障
佛手柑内酯作为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应用
佛手柑内酯作为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佛手柑内酯作为制备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药物的应用,佛手柑内酯的分子式C<Sub>12</Sub>H<Sub>8</Sub>O<Sub>4</Sub>,分子量216.19...
徐运高胜寒刘品一曹翔邹欣欣李成刚
欧洲卒中组织(ESO)关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被引量:11
2017年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是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阐述了欧洲卒中组织(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关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VTE预防的指南。有关出血性卒中的指南已发表。方法一个多学科小组确定了相关问题并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和评价系统根据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制定推荐意见。本文经过ESO内部及外部评审,并得到ESO指南委员会和ESO执行委员会批准。结果我们发现的主要是中等质量证据,包括评估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 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以及使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和类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但未发现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ES)的随机试验。我们推荐临床医生对无活动能力的患者使用IPC,但不应使用GCS。在无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如果降低VTE风险的益处足以抵消其使用导致的颅内外出血风险增高,则应考虑使用UFH(5 000 U,2~3次/d)、LMWH或类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如果确定具有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指征,应考虑使用LMWH或类肝素而非UFH,因为前两者能更明显地降低DVT风险,使用更加便利,人员成本更低,患者舒适度更高(每天仅需注射1次),但这些优势应与LMWH和类肝素的更高颅外出血风险、更高药物成本以及在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风险进行权衡。结论IPC、UFH或LMWH和类肝素可降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VTE风险,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价NES是否有效。其中证据最强的预防手段是IPC。需�
Martin DennisValeria CasoL Jaap KappelleAleksandra PavlovicPeter Sandercock刘品一黄丽丽徐运
关键词: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脑小血管病和脑微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7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指由脑微循环(包括脑小血管或微血管)的病理变化而引起的急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脑微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内皮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破坏、淀粉样蛋白沉积、血流低灌注及静脉胶原性疾病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脑小血管病的明确诊断依赖组织活检,但此时常常是疾病的终末期,且组织病理难以获得,故临床上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来获得诊断。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分类、微循环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微循环检查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寻找脑小血管病新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刘品一黄丽丽徐运
关键词:脑微循环血脑屏障病理生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