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俊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杆菌
  • 5篇肠道
  • 4篇婴儿
  • 4篇双歧杆菌
  • 3篇免疫
  • 2篇中老年
  • 2篇中老年人
  • 2篇乳酸杆菌
  • 2篇免疫机能
  • 2篇菌群
  • 2篇菌种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2篇肠道双歧杆菌
  • 1篇代谢
  • 1篇地方医学院校
  • 1篇定植
  • 1篇演替
  • 1篇医学院校
  • 1篇婴儿期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作者

  • 10篇苗俊杰
  • 7篇何方
  • 6篇李鸣
  • 6篇余倩
  • 4篇王舒悦
  • 3篇姚建蓉
  • 3篇李姗珊
  • 2篇王玮
  • 2篇黄承钰
  • 2篇张玲琳
  • 1篇徐向东
  • 1篇王国庆
  • 1篇陈颖
  • 1篇石红梅
  • 1篇石磊
  • 1篇何苗
  • 1篇于晓红
  • 1篇秦倩倩
  • 1篇李珊珊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肠道来源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种库的初步建立
目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人体肠内细菌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从健康婴儿肠道分离、鉴定、保存人体肠道来源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探索建立婴儿肠道来源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种资源保存库。方法采集成都...
李姗珊伍梓汐蒲芳芳苗俊杰李鸣张旭光肖健黄远英何方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初探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婴儿粪便菌种组成,探索婴儿期肠道菌群定植规律。方法收集15例健康婴儿出生后第0、2、4、7、10、14、28天,以及3、6、12月时的新鲜粪便,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对其优势菌种进行测序,分析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过程。结果 DGGE指纹图谱可见,婴儿期的肠道菌群结构随出生后时间变化显著;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的细菌定植最早,以专性需氧菌肠杆菌、假单胞菌为主,其次是厚壁菌门的专性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小韦荣球菌)和兼性厌氧菌(多枝梭菌)定植,随后疣微菌门定植,放线菌门定植最晚,以双歧杆菌为主,并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结论婴儿期肠道中专性需氧菌首先定植,随后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变形菌门细菌定植最早,厚壁菌门细菌次之,随后是疣微菌门细菌,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放线菌门细菌定植最晚。
李姗珊苗俊杰伍梓汐姚建蓉李鸣余倩何方
关键词: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婴儿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菌种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及菌种组成变化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4月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天,3个月,6个月,1岁共10次粪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歧杆菌属及种特异性引物对收集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人体肠道特有的8个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共收集婴儿粪便样品136份,双歧杆菌检出率为93.4%(127/136),湿便中菌数为105~1011 CFU/g;第1次胎便双歧杆菌检出率为83.3%(湿便中菌数约为105 CFU/g);出生后14d内双歧杆菌检出率及菌量在相对低的水平,被检出的双歧杆菌为1种或2种;出生28d及以后双歧杆菌检出率增至100%,湿便中菌量增至108 CFU/g以上;出生后28d至6月龄多数婴儿、1岁时全部婴儿粪便中被检出双歧杆菌增至3种;双歧杆菌各菌种的检出率为B.breve(92.1%)、B.infantis(66.1%)、B.catenulatum(59.8%)、B.bifidum(25.2%)、B.longum(24.4%)、B.dentium(13.4%)、B.angulatum(5.5%)、B.adolescentis(1.6%)。结论受试婴儿出生后到1岁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组成及其菌种多样性均随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受试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发现受试婴儿双歧杆菌的菌种群构建整体上延迟、菌种组成上出现异常,推测是和受试婴儿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何苗李鸣王舒悦张玲琳苗俊杰石磊余倩姚建蓉黄承钰何方
关键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老年人肠道菌群特征与代谢和免疫机能相关性的探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特征,探索肠道菌群与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的相关性。方法对成都地区170名中老年人进行生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检测的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粪便中的细菌总数、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拟杆菌(Bacteroide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 55~65岁乳酸杆菌浓度显著高于55岁及以下组(P<0.05),拟杆菌和梭菌属浓度出现与乳酸杆菌相似的年龄趋势(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总菌数(r=0.054,P>0.05)、乳酸杆菌数量(r=0.150,P>0.05)、拟杆菌数量(r=0.190,P<0.05)、梭菌属数目(r=0.180,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乳酸杆菌与空腹血糖的相关系数为0.241(P<0.01);拟杆菌/梭菌比例与HDL-C显著正相关(r=0.200,P<0.05);总菌数与Ig G正相关(r=0.177,P<0.05)。结论肠道乳酸杆菌、拟杆菌、梭菌数量显著地增多可能是人体肠内细菌老化的重要的特征之一;肠道乳酸杆菌数也许可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新指标;以提高肠道乳酸杆菌为目的中老年人群的益生菌的开发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
伍梓汐苗俊杰李姗珊王舒悦余倩何方
关键词:老年人乳酸杆菌高密度脂蛋白糖脂代谢
双歧杆菌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菌种特异性初探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初探双歧杆菌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菌种特异性。方法纳入成都地区148例50~75岁健康中老年人,收集其血液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使用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及种的特异性引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其人体最常见的8个菌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均可检出双歧杆菌,菌量约为108个/g湿便,检出率为100%,且可检出通常被认为是婴幼儿肠道内的优势双歧杆菌菌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与尿素氮呈正相关(r=0.214,P<0.05);青春双歧杆菌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311,P<0.05),链双歧杆菌与其呈正相关(r=0.1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短双歧杆菌呈负相关(r=-0.247,P<0.05),与婴儿双歧杆菌呈正相关(r=0.350,P<0.05);两歧双歧杆菌与免疫球蛋白IgA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肠道双歧杆菌能菌种特异性地影响机体的生理代谢和免疫机能,保持肠道双歧杆菌菌种正常的组成可能是减缓高龄引起的免疫衰退、维持中老年人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王舒悦于晓红李鸣李珊珊苗俊杰余倩何方
关键词:中老年人双歧杆菌免疫机能生理代谢
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规律的初探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种群动态变化,初步探索婴儿肠道8种双歧杆菌构建的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3-4月间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90天的粪便,培养分离粪便中双歧杆菌;使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双歧杆菌属及其8个种水平的鉴定。结果从受试婴儿粪便中共检出优势双歧杆菌152株,以B.breve的检出率(22.4%)最高;第4天开始在新生儿肠道检出双歧杆菌,定植率为8%;第7天后双歧杆菌定植率迅速上升,至第28天和3月龄时定植率分别达到54%和60%,均显著高于生后第4天(均P〈0.05)。第10天时婴儿肠道已有成人型双歧杆菌B.catenulatum定植,第14天时检测到婴儿型双歧杆菌B.infantis定植;至3月龄时才在婴儿粪便中检测到高水平的婴儿型双歧杆菌B.infantis,且大部分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类总数不超过2种。结论本研究受试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多样性偏低,婴儿型双歧杆菌出现偏迟,相反成人型双歧杆菌发现较早。
张玲琳苗俊杰李鸣余倩姚建蓉黄承钰何方
关键词:双歧杆菌定植婴儿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中老年人的各项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与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关系,探索高龄引起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可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75周岁,健康中老年人99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CD3^+T细胞数、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及血清中的IgA、IgM、IgG。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采用细菌16S rRNA V6~V8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解析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与其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组成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和显著的个体差异,CD3^+T细胞和CD4^+/CD8^+水平与肠道菌群结构有相关性,CD4^+/CD8^+偏高的人群与CD4^+/CD8^+偏低和正常人群相比肠道菌群丰富度(S)偏低,但是未观察到IgA、IgM、IgG与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相关。结论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与免疫水平相关,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其机体CD8^+T细胞为中心的非特异性自然免疫功能。
秦倩倩苗俊杰王舒悦余倩李鸣何方王国庆
关键词:中老年人肠道菌群免疫
2013-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13291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密云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流行趋势,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3291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2013—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孕妇年龄分布、妊娠期血糖变化趋势及GDM患病情况。结果北京市密云区2013—2020年≤25岁孕妇占比为12.91%,>25~30岁孕妇占比为44.31%,>30~35岁孕妇占比为33.99%,>35岁孕妇占比为8.79%。北京市密云区2013—2020年孕妇空腹血糖存在差异,2020年空腹血糖值最高(P<0.0001);服糖后1 h血糖和服糖后2 h血糖均随年份推移呈整体上升趋势(P<0.0001)。北京市密云区2013—2020年GDM总发病率为7.46%。2013年,GDM患病人群集中在>25~30岁和>30~35岁,两组年龄段GDM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014—2020年,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且高年龄段人群GDM患病率高于低年龄段(P<0.0001)。>30~35岁和>35岁人群GDM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35岁以上人群2020年GDM患病率高达26.96%(P=0.003)。结论北京市密云区GDM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重点关注孕妇餐后血糖变化。
李婷苗俊杰赵永丽薛红妹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测定水体和土壤中13种抗生素被引量:22
2019年
采用固相萃取(SPE)纯化、富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和紫外光谱检测同时分离并测定水体和土壤样品中13种抗生素的含量。所采得的土壤样品需先经规定方法制成固态分析样品,并取此样品4.000g,用二乙胺四乙酸二钠0.8g、Mcllvacine缓冲溶液和乙腈(1+1)混合液提取样品3次(每次加入混合液20.0mL)。合并3次所得提取液(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按与水的体积比为1∶2.5加水稀释。此溶液待SPE纯化及富集。所采集的水样经0.22μm滤膜过滤后,用0.1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5.0。此溶液继续进行SPE纯化及富集。分取上述土壤(或水样)样品溶液150mL,流经HLBSPE柱,用甲醇-水(10+90)混合液淋洗SPE柱除去杂质,随即用甲醇-乙腈(1+1)混合液2mL洗脱柱上吸附的抗生素,收集洗脱液,吹氮至近干,加入水300μL溶解残渣,所得溶液进入HPCE柱进行电泳分离,选择由65.0mmol·L^-1硼砂和50.0mmol·L^-1硼酸组成的pH9.0的缓冲溶液和甲醇及异丙醇(88+10+2)的混合液作为电泳介质,在分离电压为19kV,柱温为23℃,压力为3.45kPa条件下进样7s,13种抗生素可在25min内完全分离。选择在波长210nm处进行检测。13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均在150μg·L^-1以内,检出限(3S/N)在0.40~1.0μg·L^-1之间。以空白基质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8.5%~107%之间。
李兴华苗俊杰康凯王玮石红梅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固相萃取抗生素土壤水样
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地方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基层教学组织发展路径——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的这十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完成了从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和转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的历史性跃升,开启了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征程。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日臻完善,应国民疾病防控、质量检测等需要,国家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高,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卫生检验试办专业更名为“卫生检验与检疫”起,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在教育部备案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高等学校已有60余所,在开办的高校中地方院校占比达95%以上。
陈颖苗俊杰王玮赵唐娟徐向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地方医学院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