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娟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中间神经元
  • 1篇神经元
  • 1篇体细胞
  • 1篇全细胞
  • 1篇全细胞记录
  • 1篇锥体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离体
  • 1篇膜片
  • 1篇膜片钳
  • 1篇SOM

机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陶璨
  • 1篇张光伟
  • 1篇熊鹰
  • 1篇周艺
  • 1篇周畅
  • 1篇王丽娟
  • 1篇闫素梅

传媒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鼠初级听皮层SOM中间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初级听皮层SOM+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方法通过局部场电位记录方法对初级听皮层进行定位后,采用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在离体脑片上分别记录SOM+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在接受刺激后诱发的兴奋后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通过对两类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时间特性以及幅度上的比较,从而分析SOM+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结果 SOM+神经元与锥体神经元的突触输入在时间特性上表现出相似的起始潜伏期。SOM+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4.35±2.74)ms,(18.26±3.24)ms]明显要短于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8.81±3.76)ms,(21.08±3.9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PSC P<0.05,IPSC P<0.01)。在突触后电流的幅度上两类神经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与锥体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在基本电生理特性上类似,但时间特性上的差异提示两者接受的突触输入在皮层内环路来源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王丽娟陶璨张光伟周畅闫素梅熊鹰周艺
关键词:锥体细胞全细胞记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