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岩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杆菌
  • 3篇不动杆菌
  • 2篇耐药性
  • 2篇多重耐药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减少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中毒
  • 1篇乳酸酸中毒
  • 1篇痰标本
  • 1篇全血细胞
  • 1篇全血细胞减少
  • 1篇文献复习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朱婉
  • 4篇张静萍
  • 4篇张岩岩
  • 3篇陈佰义
  • 1篇曹诗悦

传媒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4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3-2014年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医院2013-2014年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检验科分离239株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22.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科室为ICU,占46.86%,血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占32.64%;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50.0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医院非痰标本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较敏感,可作为经验用药的候选药物。
张岩岩朱婉张静萍陈佰义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
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及50例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尤其是导致乳酸酸中毒或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病特点。方法报告1例长疗程应用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并对2000-2015年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78∶1,65岁以上患者占42.0%,肝、肾功能不全者20例(占40.0%),乳酸酸中毒平均出现于用药后5.5周,全血细胞减少平均出现于用药后3.5周。结论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或全血细胞减少更多出现于肝功能受损、长疗程用药和高龄的患者。
张岩岩朱婉张静萍陈佰义
关键词:利奈唑胺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入住I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岩岩朱婉张静萍陈佰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血流感染预后因素
2013—2014年5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联合药敏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筛选出优化治疗方案,制定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整理临床资料,对收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筛选出50株临床资料完善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根据《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和《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解读》选择常用药物,并根据CLSI 2012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界浓度标准进行耐药性分析。在耐药性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分别测定了7种抗菌药物和5种联合用药方案的药敏试验。联合用药方案为: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米诺环素;多粘菌素+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多尼培南;替加环素+亚胺培南。比较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的抑菌效果。结果 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根据药敏值将5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成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0株,其中,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包括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株。分离株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多粘菌素2年的耐药率分别为20%和16%。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6%和64%。2014年头孢哌酮/舒巴坦(2:1)和2013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96%,为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之最高值。联合用药结果显示,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7.5%、30.0%和62.5%;多粘菌素+米诺环素组中,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分别占22.5%、27.5%和50.0%
曹诗悦张静萍张岩岩朱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药物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