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齐
-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2
-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246±2451)min,所有患者保乳切缘均为阴性,住院时间为(523±097)d.术后有1例受区脂肪液化,经创面处理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房外形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2个月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096±1314,与术前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165±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高,是T2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良好选择,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 李双齐李航张劲帆林力生
- 关键词:保乳手术
- 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0例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4例为在乳腺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CA1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CA153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癌胚抗原和CA153水平在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癌胚抗原、CA153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CA153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癌胚抗原、CA153对乳腺癌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其中血清癌胚抗原、CA153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46),特异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CA153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 李双齐
- 关键词:乳腺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病理特征
-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自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150例与开放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术后1周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及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微创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术后瘢痕小于开放组,术后愈合时间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血清Cor、E、NE水平术后1周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优良率(96.67%)高于开放组(68.00%)(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7%)低于开放组(31.33%)(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值得研究。
- 林力生李双齐吴丽婷
- 关键词:微创旋切术乳腺良性肿瘤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