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突蛋白(Neuritin)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大鼠126只分为空白组(42只)、非肝损伤组(42只)、肝损伤组(42只)。肝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型BIM-IV生物撞击机建立肝损伤模型,非肝损伤组大鼠于同一部位给予同一力度致其股骨骨折;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置。分别于造模后6 h、12 h、1 d、2 d、3 d、5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各组选取7只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及血清,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组织Neuritin水平。结果肝损伤组造模后6 h时可见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质疏松化及气球样变;造模后12 h、1 d、2 d时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甚至出现细胞核脱失;造模后3 d、5 d时可见肝细胞排列、胞质、细胞核大小形态接近正常。肝损伤组造模后6 h、12 h、1 d、2 d血清ALT、AST水平高于空白组、非肝损伤组(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12 h血清ALT、AST水平高于造模后6 h,造模后2 d、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6 h、12 h,造模后2 d、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1 d,造模后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2 d(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6 h、12 h、1 d、2 d、3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高于空白组、非肝损伤组(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12 h、1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高于造模后6 h,造模后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6 h,造模后1 d、2 d、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12 h,造模后2 d、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1 d,造模后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2 d,造模后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3 d(P<0.05)。肝损伤组肝组织Neuritin水平与血清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796 2,P<0.001;r=0.769 1,P<0.001)。结论大鼠肝损伤后,肝组织中神经营养因
- 周涛朱美意周杰曹东欧阳军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 Neuritin与HSP60在大鼠肝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大鼠肝损伤后不同时间Neuritin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探讨Neuritin和HSP60在大鼠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损伤组、骨折组和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后6 h、12 h、1 d、3 d、5 d、7 d和14 d 7个时间点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并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及Neuritin、HSP60的表达。结果肝损伤组大鼠血清ALT、AST浓度在6 h、12 h、1 d时高于骨折组、正常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表明,肝损伤组大鼠Neuritin和HSP60的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6 h除外)高于骨折组、正常组(P<0.05),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组大鼠HSP60的表达水平在12 h、1 d时高于正常组(P<0.05),骨折组大鼠Neuritin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uritin与HSP60相互作用,可能是促进肝损伤修复的重要因素。
- 吴江文朱美意欧阳军周涛曹东
- 关键词:肝损伤骨折NEURITIN热休克蛋白60
-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HSP60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变化及其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12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42)、非肝损伤组(n=42)和肝损伤组(n=42)。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非肝损伤组大鼠进行左腿大腿骨折处理,肝损伤组用改良型BIM-Ⅳ(biological impact machine-Ⅳ)生物撞击机撞击诱导急性肝损伤。各组处理后于6 h、12 h、1 d、2 d、3 d、5 d、7 d取血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之后杀鼠取肝,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60蛋白表达。结果 (1)空白组与非肝损伤组在上述各时间段的ALT、AS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及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于6 h、12 h、1 d、2 d、3 d、5 d、7 d血清ALT、AST含量显著增高(P<0.05),且在6 h显著升高[(104.17±4.07)U/L,(271.00±15.84)U/L],12 h达到顶峰[(424.50±10.84)U/L,(787.70±32.68)U/L],之后不断下降,在3 d时恢复正常;(2)HE染色示,肝损伤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明显,在12 h最为明显;(3)免疫组化HSP60染色,肝损伤组织在6 h开始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非肝损伤组,12 h达到顶峰,1~3 d持续高于空白组和非肝损伤组,5 d时恢复正常水平;(4)HSP60蛋白表达与血清中ALT(r=0.9064,P<0.05)、AST(r=0.9294,P<0.05)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大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HSP60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大鼠肝脏损伤程度变化一致。
- 曹东朱美意吴江文周涛欧阳军
- 关键词:肝损伤HSP60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