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2
- 2017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在肝脏的表现。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将该疾病定义为肝活检证实超过5%或磁共振氢谱证实超过5.6%的肝细胞存在脂肪变,同时要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血色素沉着病、Wilson病等慢性肝脏疾病,使用可导致肝脏脂肪变的药物,以及过量酒精摄入。
- 刘晓琳范建高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miRNA-181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miRNA-181a(miR-181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miR-181a的表达及脂质沉积。用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细胞检测其对miR-181a表达的影响。通过调控HepG2细胞miR-181a的表达水平,分别检测转染miR-181a模拟物和抑制物后HepG2细胞内miR-181a表达、脂质沉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对生物信息学预测的miR-181a靶基因进行验证。两组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资料特征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棕榈酸处理后HepG2中脂质沉积明显增多,miR-181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epG2细胞转染miR-181a抑制物后,miR-181a表达下调,甘油三酯和活性氧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预测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调;而转染miR-181a模拟物后,结果与上述改变相反。结论miR-181a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脂质沉积并促进脂质过氧化,miR-181a可能是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的表达来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
- 黄瑞贤段晓燕刘晓琳曹海霞汪余勤范建高汪保灿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转化生长因子SIRT1
- 肠道菌群移植及其代谢产物SCFA对治疗高脂诱导NAFLD小鼠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
- 周达潘勤杨蕊旭信丰智刘晓琳章瑞南陈源文范建高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作用通路及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和茵栀黄口服液灌胃,持续16周。肝脏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油红O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估,血清测定转氨酶和血脂血糖,肝脏匀浆后测定肝内甘油三酯水平。每组随机选4只大鼠,提取肝脏RNA进行RNA和小RNA测序,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差异基因和蛋白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均发展为NASH,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体重、肝指数和脂肪指数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显著下降且肝脏脂肪变、气球样变和小叶炎症水平出现缓解。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下降的交集基因有56个、miRNA有51个、蛋白35个,KEGG通路分析发现富集于Toll样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TNF)、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等;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比模型组显著升高的交集基因有7个、miRNA有36个、蛋白35个,它们主要富集于氧化磷酸化、PPAR、丙酮酸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等相关通路。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通过抑制脂质合成与促进脂质氧化代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抑制炎症相关蛋白和多种趋化因子来缓解NASH。
- 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系统生物学
- 2017年亚太地区肝病年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报道被引量:5
- 2017年
- 第26届亚太地区肝病年会(APASL)于2017年2月15-19日在中国上海成功召开,会议聚焦了亚太各国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在肝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下面将对在此次会议上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专题报道。
- 刘晓琳范建高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无创诊断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被引量:38
- 2020年
-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M1)的极化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可传递多种生物学成分如microR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因此被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在肝细胞与巨噬细胞对话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 刘晓琳范建高LIU XLPAN QCAO HX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外泌体脂毒性FOXO1
-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然史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系统性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共同的不良结局,肝病病死率显著增加主要见于NASH患者。NASH与肝细胞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NASH相关肝细胞癌一半左右发生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当前亟需加强我国NAFLD患者自然史的队列研究,从而为制定卫生策略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主要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阐述NAFLD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关联,以提醒大家对NAFLD自然史的重视。
- 赵泽华刘晓琳范建高
- 关键词:脂肪肝肝硬化肝细胞心血管
-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U/L和(111.9±5.5)U/L,P<0.05】,AST分别为【(110.5±7.9)U/L和(170.5±10.8)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晓琳信丰智杨蕊旭赵泽华周达潘勤范建高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茵栀黄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