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全胸腔镜
  • 2篇晚期
  • 2篇肺癌
  • 1篇单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 1篇胸腔镜肺叶切...
  • 1篇右锁骨
  • 1篇右锁骨下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自发性...

机构

  • 6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6篇梁忠诚
  • 6篇陈建成
  • 6篇杨平华
  • 1篇陈栩俊
  • 1篇赵崇汉
  • 1篇陈珍爱
  • 1篇邓洁英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联合口服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诊治术后联合口服埃克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下肺段切除术联合口服埃克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肿瘤控制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细胞角蛋白21-1水平、循环肿瘤细胞ctDNA。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后30d,两组患者细胞角蛋白21-1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降低,且两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循环肿瘤细胞ctDNA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的发展可以应用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兼顾埃克替尼的诊治方式施于非小细胞癌患者,可显著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对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肿瘤细胞ctDNA与细胞角蛋白21-1片段水平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梁忠诚陈建成杨平华杨光平
关键词:埃克替尼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基层医院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55例的体会
2018年
目的阐述基层医院开展5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会。方法选取55例患者作为样本,均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疾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死亡率为0。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8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64.5min。术后应用呼吸机54例,应用临时起搏器治疗者36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5例、二次手术3例:术后再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胸骨裂开并感染1例,清创及充分引流后二次手术,清除坏死组织,胸管后放置引流冲洗,重新固定胸骨,3周愈合。切口感染6例。全组55例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8.5天。结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疾病,有效率高、安全性强,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梁忠诚陈建成杨平华赵崇汉陈珍爱邓洁英梁玉胜
关键词:预后
迷走右锁骨下夹层动脉瘤误诊为纵隔肿瘤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迷走右锁骨下夹层动脉瘤误诊为纵隔肿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后期对迷走右锁骨下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例疑似罕见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误诊为右纵隔肿瘤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临床相关检查及术中所见进行观察,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上段主动脉弓平面,CT特点食管右后壁增厚,管腔变窄,右上纵隔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主动脉弓界限不清;手术时发现其为迷走右锁骨下夹层动脉瘤。结论迷走右锁骨下夹层动脉瘤如对其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建议临床医师必要时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梁忠诚陈栩俊陈建成杨平华
关键词:纵隔肿瘤误诊
1例局部晚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肺癌的病理类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总数的80%。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约有30%的患者在初诊发现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差异性及异质性大,可伴有侵犯胸腔内脏器、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手术难度以及风险较高,尽管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术后仍存在复发率高、无进展生存期短等问题,总体疗效不佳,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入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改善这一问题。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具有与既往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机制,目前已应用于多种实体瘤治疗中,部分患者存在生存获益。本文报道1例新辅助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有效的病例,为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杨光平陈建成杨平华梁忠诚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
人工智能技术联合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2023年
目的 研究人工智能(AI)技术联合螺旋CT(S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SCT扫描提示肺部结节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80个肺部结节),展开AI联合SCT诊断,同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AI联合SCT与单用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情况差异。结果 AI联合SCT对具有直径<5mm结节、完全实性结节、磨玻璃样结节及外周型、中心型、胸膜下结节特征的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CT(P<0.05)。AI联合S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纯CT(P<0.05),而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与单纯C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将AI技术联合SCT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中。可发挥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陈建成杨光平杨平华梁忠诚
关键词:早期肺癌人工智能技术螺旋CT扫描
无管化单孔全胸腔镜模式在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2021年
探讨单孔全胸腔镜术后不留置胸管治疗模式在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留置深静脉导管、尿管,采用常规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术后常规留置胸管模式者设为对照组(n=25),术前不留置深静脉导管、尿管。采用单孔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术后不留置胸管模式者设为研究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时长、术后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胸管平均引流时间(2.24±0.99)天、胸液平均总引流量(148.80±81.89)mL。结论:单孔全胸腔镜术后无管化模式在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是安全以及可靠的,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花费,患者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梁忠诚杨光平杨平华陈建成
关键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