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爽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仡佬族
  • 3篇明清
  • 2篇元明
  • 2篇元明清
  • 2篇元明清时期
  • 2篇土司
  • 2篇文化
  • 2篇明清时期
  • 2篇干部
  • 1篇当前干部
  • 1篇德国学者
  • 1篇地理
  • 1篇译著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社会
  • 1篇知行
  • 1篇知行合一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9篇贵州省委党校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苟爽
  • 1篇苍铭

传媒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领导科学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社科新视野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民族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情感共鸣:文化场景建构的内生动力被引量:28
2018年
新时代文化发展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注重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要",这就考验我们创造的文化场景是否能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在地资源确定文化类型,依靠场景符号输出价值,传递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感性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构建情感共鸣式的场景才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创造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在场景内构建"感觉结构",用符号燃起对话的火花,达成共识与默契,潜移默化中促成人们的行为,实现文化场景从"有序"到"有趣"的转变。
苟爽
关键词:文化符号情感共鸣
德国学者鲍克兰的仡佬族研究
2015年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在唐宋时期进一步分化出来的“獠族”与现今仡佬族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未深入探寻。民国时期,随大学内迁至贵州的德国人类学家鲍克兰,曾与本土学者杨汉先等人对贵州苗、仡佬等少数民族开展田野调查工作。报告囊括了历史时期仡佬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亚洲相似族群的文化关联等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提取梳理鲍克兰研究报告中关于唐宋时期獠族与仡佬族形成之间渊源关系作初步译介,以期为后人追寻仡佬族遗迹,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素材和崭新视角。
苟爽
领导情感变异的诱发因素及治理对策被引量:1
2018年
情感变异的诱因在于认知老化、认知泛化、认知激化,不想行动、不会行动、不敢行动,没有愿望、没有方向、没有路径,须全面系统根治。可以在思想上静修真知、新知、心知的深功夫,在实践中狠下正行、立行、笃行的苦功夫,在知行合一中锤炼真功夫。
苟爽
关键词:领导干部知行合一
八番土司源流考
元明清三代是土司制度确立、发展及衰落的重要时期。贵州惠水地区的八番土司便是土司制度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封建王朝对土官的倚重及土官传统势力的日益壮大,是元明清时期八番地区土司制度得以推行并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随...
苟爽
关键词:土司制度区域地理元明清时期
文献传递
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省属科研院所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科研院所改革研究尚未厘清分类改革的影响因素,也没拟定适宜的对策。对贵州省属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深入研究后得出:影响基础和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成效的因素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紧缺、融资难、市场化能力与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弱阻滞着转制类科研院所改革步伐。因此,开发类科研院所应加快推进现代院所制度,大力实施"一所两制",转变对公益类和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改革负责人任命办法等对策。
苟爽
关键词:市场化
当前干部价值观构建的路径探析
2014年
人类价值及其实现问题,一直是永恒世界所探索的主题。无论是国家的勃兴消长,还是社会的进步要求,其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力量,从人类政治社会历史进程之始,便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定律,融入国家的建构与发展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与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与每一位国民,尤其是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干部的价值观的建立与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苟爽
关键词:价值观干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社会
互嵌史视域下元明清时期仡佬族共生模式研究
2017年
族群共生关系是通过历史演化的过程逐步呈现的,其历时性过程承载着族群活动的互动场景、调试行为与建构方式,共时性过程界定情境下族群共生的阶段特征、地域范围与特色类型,共同构成族群独特的互嵌历史与共生模式。本文采用民族学与管理学交叉分析的方法,观察元明清历史时期聚居于"大中南半岛"(Greater Mainland Southeast Asia)区域范围内的两种类型仡佬族群体,探讨他们与多民族互渗、互嵌、共生的历史,剖析区域分布、利益机制与文化需求等因素对仡佬族群共生形态建构与共生调试机制的影响,得出主次分明的三种共生模式。互嵌历史视域下仡佬族群与多民族共生关系的精细化研究实践,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范本。
苟爽
关键词:仡佬族
在“多元”与“一体”之间:贵州仡佬族族群变迁与转化研究
2020年
费孝通“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揭示了族群在“多元”与“一体”间的转换过程和规律。文章认为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从族群动力学视角看,贵州仡佬族族群始终在时代背景下动态调试内外部关系并提升认同度,在国家、社会和族群自我意识中构建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因而为新时代的仡佬族族群加速加深民族正向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路。
苟爽苍铭
关键词:仡佬族历史变迁共同体
从鲍克兰译著探寻仡佬族迁徙及其与东南亚族群的关系
2015年
20世纪初期,随东部沿海大学内迁至贵州的德国籍人类学家鲍克兰,与本土民族学者一起到达安顺等地,开展对苗、仡佬等民族的田野调查工作。其中,她写的关于仡佬族的调查报告,不仅囊括了同时期国内外著作中仡佬族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更为可贵的是她以文化传播论的视野将其与亚洲相似族群进行了比较,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在详细梳理调查报告原文内容的同时,加以辨析和佐证,以期为后来学者深入分析仡佬族的源流及迁徙提供参考素材和开启崭新的研究视角。
苟爽
关键词:仡佬族
贵州惠水八番土司的来源及发展
2007年
八番土司地区,地处西南部边陲贵州惠水县一带,地理位置偏远,不属于中国传统的农业发达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世居地区,中原文化的渗透不够深入。有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资料很少,只零星散见于元明清三代的官方正史、文献、地方志以及一些在黔地为官者之作中。其研究成果甚少,不为大众所了解。因此,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惠水八番土司的来源和发展做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以解决国内对贵州土司研究现状的缺乏性和不平衡性。
苟爽
关键词:土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