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欣然 作品数:5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子宫内膜癌筛查及诊断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3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PDW中位值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FIGO分期增加,术前PDW中位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示,灵敏度75.9%,特异度60.9%,AUC 0.673(95%CI 0.541~0.806)(P<0.05)。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宫颈浸润、附件转移患者术前PDW中位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受累、宫颈浸润、附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DW数值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肿瘤进展程度。 蒋慧云 李小毛 王佳 唐欣然 黄珊瑜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血小板分布宽度 高危因素 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 MSCs)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用Mo Pn衣原体感染液阴道内注射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10μmol/L Edu培养液对huc MSCs孵育不同时间(0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标记,同时检测标记组和未标记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 MSC治疗组及PBS对照组,感染后8周,亚甲蓝通水试验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积水、阻塞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huc MSCs移植治疗在小鼠输卵管中的分布与定位情况。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Edu标记前后的huc MSCs的形态无明显差别,均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增殖及凋亡未见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10μmol/L Edu标记huc MSCs孵育48小时即可获得良好的阳性细胞标记率(45.53±1.19)%。Edu标记阳性的huc MSCs主要分别在输卵管间质中。huc MSCs治疗能够缓解输卵管积水、阻塞情况,减轻慢性炎症。结论: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可观察到Edu标记的阳性huc MSCs,Edu标记技术可用于huc MSCs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定位的研究。 廖文娟 唐欣然 李小毛 李田 薛耀华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输卵管炎 ^(18)FDG PET-CT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应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18FDG PET-CT)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PET-CT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ET-CT检测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PET-CT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患者分析,PET-CT在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5. 0%、88. 5%、50. 0%、95. 8%、86. 7%;基于盆腔淋巴结区域分析,PET-CT相应数值分别为:83. 3%、98. 3%、55. 0%、99. 6%、98. 3%。当SUVmax> 8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64,约登指数为0. 42;当LN-SUVmax> 3时,AUC为0. 79,约登指数为0. 6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42. 31%,75. 0%、88.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N-SUVmax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原发灶SUVmax,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T-CT检查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这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避免淋巴结切除提供术前依据,从而减少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风险,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原发灶及淋巴结SUVmax尚无确切阈值可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有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PET-CT各参数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黄珊瑜 李小毛 张宇 程木华 唐欣然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转移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581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581例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年龄、自然流产史的关系。方法采用13、21和16、22及18、X、Y染色体探针对581例流产患者的绒毛标本进行FISH检测。结果 581例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的FISH检测中,检测成功率99.1%,检出染色体异常率为45.7%。染色体数目异常中以常染色体三体最常见,占62.3%。高龄孕妇(≥35岁)染色体异常率高于适龄孕妇(<35岁)(60.2%vs.42.7%,P=0.002)。其中高龄孕妇常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适龄孕妇者(51.0%vs.34.3%,P=0.002)。首次自然流产和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流产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流产患者(尤其是高龄孕妇)可对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进行FISH检测,成功率高,对于指导下次妊娠有一定价值。 范雪梅 唐欣然 付一元 施全关键词:流产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异常 年龄 DK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Dikkopf4(DK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为病例组,收集同期行诊刮术、术后病理为正常子宫内膜的患者共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KK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K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率(67.8%)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90%)(P=0.017)。DKK4在浸润深度≥1/2肌层、宫颈累及、淋巴结转移、晚期患者中表达率较低,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调控。 唐欣然 李小毛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