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氧化锆种植体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16年
- 氧化锆种植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美学性能等诸多优势,成为具有潜在替代纯钛和钛合金成为新型种植体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氧化锆种植体的力学性能、加工工艺、表面处理、骨整合能力及细菌黏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广张娜温宁李
- 关键词:牙种植体氧化锆骨整合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intestinal failure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IFA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初诊为NEC并行肠造瘘及还纳手术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合并IFALD分为未合并IFALD组(n=51)与合并IFALD组(n=27)。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IFAL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IFALD组与未合并IFALD组的早产儿比例分别为[92.6%(25/27)与72.5%(37/51),χ^(2)=4.084,P=0.043];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分别为[88.9%(24/27)与70.6%(36/51),χ^(2)=4.722,P=0.030];造瘘术后剩余小肠长度<40 cm的比例分别为[37.0%(10/27)与5.9%(3/51),χ^(2)=12.764,P=0.001];并发脓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7.0%(10/27)与11.8%(6/51),χ^(2)=7.456,P=0.039],合并IFALD组均高于未合并IFAL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IFALD组与未合并IFALD组患儿的术后开奶天数分别为[(10±5)与(9±4)d,t=-1.241,P=0.021];达到全肠道喂养所需平均天数分别为[(50±19)与(27±13)d,t=3.341,P<0.001],合并IFALD组均长于未合并IFALD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喂养所需天数与IFALD发生呈正相关(OR=1.075,P=0.001),并发脓毒血症与IFALD发生呈正相关(OR=5.427,P=0.027)。结论 NEC小肠造瘘术后患儿,待病情稳定后早日达到全肠道喂养,积极预防感染是改善IFALD结局的重要因素。
- 李广张艳平张英娜韩金宝余梦楠刘钢黄柳明张珊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短肠综合征
- 高位空肠Ⅲb型肠闭锁远端肠管保留和系膜固定的可行性探讨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肠系膜固定联合端侧吻合术治疗高位空肠Ⅲb型肠闭锁伴长段型苹果皮样肠管患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7例高位空肠Ⅲb型肠闭锁伴长段型或全肠型苹果皮样肠管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儿的手术方式、治疗经过及出院后随访相关资料。结果7例患儿中,2例为全肠型苹果皮样闭锁,5例为全小肠苹果皮样闭锁;7例均采取将远端系膜缺损苹果皮样肠管固定于近端扩张的空肠,切除多余小肠后与近端扩张肠管行端侧吻合术,并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1例患儿于术后第3天死亡;存活6例,术后3~5 d采取经空肠营养管泵奶的方式喂养,奶量达全肠内营养后逐渐过渡至口服喂养。出院后对存活的6例患儿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肠梗阻、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术后并发症,均达到同龄健康儿童的标准身高和体重。结论对于高位空肠Ⅲb型肠闭锁伴长段苹果皮样肠管患儿,围绕闭锁盲端的肠系膜固定是可以安全保留较多苹果皮样肠管的较优选择。
- 曹剑英刘钢韩金宝余梦楠李广段炼黄柳明
- 关键词:肠闭锁外科手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