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旻

作品数:18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黏膜
  • 7篇结肠
  • 7篇结肠炎
  • 7篇溃疡
  • 7篇溃疡性
  • 7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肠黏膜
  • 3篇黏膜屏障
  • 3篇TOLL样受...
  • 3篇肠黏膜屏障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饮食
  • 2篇食管
  • 2篇受体
  • 2篇切除
  • 2篇重症

机构

  • 17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崔旻
  • 15篇姚萍
  • 5篇王海昆
  • 2篇周禾
  • 2篇刘苓
  • 2篇高鸿亮
  • 2篇谭芳
  • 1篇张云
  • 1篇吴浩
  • 1篇李丹萍
  • 1篇谭庆华
  • 1篇张志强
  • 1篇杨涛
  • 1篇陈骞
  • 1篇王磊

传媒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变化对肠上皮细胞Myd88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变化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Myd88蛋白水平及其下游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大鼠,实验室适应性喂养5d后继续常规喂养7d并处死,取结肠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得到原代肠黏膜上皮细胞,将所得细胞分为5组,分别用正常细胞培养液(A组)、正常大鼠肠腔菌溶液(B组)、正常大鼠黏膜菌溶液(C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腔菌溶液(D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菌溶液(E组)培养,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yd88蛋白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和IL-6含量。结果 D组、E组与A组比较,细胞中Myd88蛋白及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Ps<0.01),D、E组与B、C组比较Myd88蛋白及TNF-α、IL-6水平亦显著增高(Ps<0.01),而B组、C组相较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进一步比较D组与E组、B组与C组间Myd88蛋白及TNF-α、IL-6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 (1)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可引起肠黏膜细胞Myd88通路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2)肠道中细菌种类、数量、分布位置等因素的综合变化与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
王海昆崔旻姚萍
关键词:肠道菌群MYD88炎症
初始维生素D水平与初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初始维生素D水平与初发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及疗效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14例初发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38例)和维生素D缺乏组(76例),另根据初发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48例)和重度组(46例),均规范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正常组的初发病情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改良Mayo评分,并进一步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维生素D正常组治疗前的CRP、ESR、改良Mayo评分均显著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治疗前的WBC和PLT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两组初发病情严重程度占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维生素D缺乏组相比,维生素D正常组的轻度UC占比升高,重度UC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正常组治疗前后的WBC、ESR、血红蛋白、PLT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的CRP和改良Mayo评分变化幅度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发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度组的初始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的初始维生素D水平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维生素D水平与UC患者的初发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有关。初始维生素D正常的UC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疗效较初始维生素D缺乏的UC患者更好。
何东东崔旻姚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维生素D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TLR2、TLR4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s)的影响,探讨大黄对SAP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测定3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末端回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TLR2、TLR4 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肠黏膜TLR2、TLR4 m RNA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肠黏膜TLR2、TLR4 m 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TLR2、TLR4 m RNA的表达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并减轻胰腺损伤。
崔旻吴浩姚萍
关键词: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
留学生诊断学见习课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来华留学生,尤其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教育危机问题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留学生跨国教学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线上教学成为了特殊时期可行且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此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留学生授课采取线上全英文教学方式,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桥梁,而诊断学临床见习课则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进而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线上诊断学见习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分析留学生诊断学临床见习课线上教学经验,探讨留学生全英文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方法,为提升突发情况下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崔旻王海昆姚萍
关键词:线上教学诊断学临床见习课留学生全英文教学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TLR2、TLR4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并给予单一大黄灌胃治疗,比较不同组间肠黏膜Toll样受体2、mRNA的表达水平,以明确大黄能否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肠黏膜TLR2、TLR4mRNA的表达水平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崔旻
关键词: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
文献传递
消化内科见习教学改革探究——基于PBL与CBL联合教学法的视角
2022年
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见习教学中基于PBL与CBL联合教学方法效果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对消化内科传统的见习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方法:选择对照分析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新疆医科大学2020年在消化内科见习学习的70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学生采取PBL与CBL联合教学法,对照组学生则采取LBL教学方式,观察、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见习教学效果数据。结果:经分析教学成绩及教学方法评价发现,在相关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结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同时观察组学生对于PBL与CBL联合教学法的接受程度、满意度评价水平上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消化内科见习教学模式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要求,而PBL与CBL联合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PBL与CBL联合教学法与消化内科见习教学“实践”属性强的特点也互相适应,因此有利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包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等,值得在日后的消化内科见习教学工作当中进行持续性的应用和推广。
崔旻颜培宾姚萍
关键词:消化内科见习教学教学方式联合教学
维生素D_3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与TLR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SD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维生素D3对UC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和维生素D3治疗组,每组20只。UC模型组、维生素D3治疗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连续灌肠10d,建立UC模型。造模完成后,维生素D3治疗组采用胆维丁乳原液灌胃,按0.005mL/g,1次/d,连用9d;正常对照组和UC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9d。各组大鼠均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并对大鼠结肠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y score,HP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TLR2 mRNA与TLR4 mRNA表达情况。结果 UC模型组DAI评分(8.06±1.95)、HPS评分(14.56±0.84)和结肠组织TLR2mRNA(0.420 00±0.170 00)、TLR4mRNA(1.580 00±1.000 0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00 38±0.000 18、0.000 57±0.000 23)和维生素D3治疗组(5.09±2.16、10.12±2.09、0.027 00±0.019 00、0.018 00±0.015 00)(P<0.05),维生素D3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3能部分抑制TLR2与TLR4表达,对UC有辅助治疗作用。
高鸿亮王磊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米日古丽.吐尔洪崔旻王海昆张志强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OLL样受体维生素D3
一种肠镜活检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肠镜活检钳,包括肠镜,肠镜内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拉条,拉条内固定连接有剪切机构,剪切机构包括有拉条内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圆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肠镜内设...
崔旻吴雪影
ε-聚赖氨酸和果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探讨ε-聚赖氨酸、果胶及二者混合物对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ε-聚赖氨酸组、果胶组、ε-聚赖氨酸+果胶组各8只。所有小鼠给予灌胃预处理,对照组、UC组给予饮用水20 mL/(kg·d),ε-聚赖氨酸组给予ε-聚赖氨酸10 mg/(kg·d),果胶组给予果胶200 mg/(kg·d),ε-聚赖氨酸+果胶组给予ε-聚赖氨酸10 mg/(kg·d)和果胶200 mg/(kg·d),灌胃4周后,UC组、ε-聚赖氨酸组、果胶组、ε-聚赖氨酸+果胶组小鼠自由饮用质量分数3%硫酸葡聚糖溶液9 d构建UC模型,对照组自由饮用饮用水9 d。造模后评价5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并计算p-NF-κB p65/NF-κB p65。结果 (1)UC组[(6.75±1.91)分]、ε-聚赖氨酸组[(5.75±1.75)分]、果胶组[(3.00±0.76)分]、ε-聚赖氨酸+果胶组[(6.00±3.21)分]D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分)(P<0.05);UC组[(6.96±0.78)cm]、ε-聚赖氨酸+果胶组[(6.79±0.73)cm]结肠长度均短于对照组[(8.10±0.55)cm](P<0.05),ε-聚赖氨酸组、果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ε-聚赖氨酸+果胶组DAI评分均高于果胶组(P<0.05),结肠长度均短于果胶组(P<0.05),ε-聚赖氨酸组与果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ε-聚赖氨酸组、ε-聚赖氨酸+果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结肠组织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腺体排列整齐,隐窝正常。UC组黏膜上皮结构不完整,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层2/3以上,以淋巴细胞�
杨伟明翟蕾蕾崔旻姚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Ε-聚赖氨酸果胶肠黏膜屏障小鼠
膳食炎症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炎性膳食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性,在膳食指导层面为RE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E患者(RE组)145例,并按年龄和性别1∶1的比例匹配原则,同期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45名作为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收集2组人群的基线资料,包括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不良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强度等。采用半定量饮食频率问卷收集患者的膳食摄入量,并计算总体DII以评估其膳食潜在抗炎或促炎效应。根据健康对照组DII的三分位数(以33.3%和66.7%为界限),将食物的促炎潜力由低到高分为低促炎类(<-0.06)、中间类(-0.06~1.11)和高促炎类(>1.1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II与RE风险的关联,采用线性趋势检验比较随着DII水平的增加,RE风险OR值的总体变化趋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E组体重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24.11±2.57) kg/m2比(23.38 ±2.60)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17),RE组吸烟、饮酒、过饱饮食、睡前3 h内进食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2.8%(62/145)比31.0%(45/145)、31.0%(45/145)比16.6%(24/145)、33.1%(48/145)比17.9%(26/145)、52.4%(76/145)比13.1%(19/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39、8.78、50.86,P=0.039、=0.004、=0.003、<0.001),而RE组进食夜宵和从事中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21/145)比24.1%(35/145)、22.8%(33/145)比37.2%(54/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24,P=0.037、0.007)。RE组DII高于健康对照组[1.05(0.03,1.62)比0.34(-0.6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 661.50,P=0.010)。相比低促炎类饮食,高促炎类饮食的RE风险增加1.30倍(OR=2.30,95%置信区间1.29~4.09,P=0.005)。调整总能量摄入、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体力�
翟蕾蕾崔旻刘苓姚萍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