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民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配伍
  • 2篇配伍稳定性
  • 2篇注射液
  • 1篇毒性
  • 1篇多发伤
  • 1篇眼毒性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参与
  • 1篇药物
  • 1篇叶提取物
  • 1篇银杏叶
  • 1篇银杏叶提取物
  • 1篇营养支持
  • 1篇用药
  • 1篇用药物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价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18...

作者

  • 7篇陈志民
  • 5篇甘惠贞
  • 3篇王佳坤
  • 3篇林淑瑜
  • 2篇林冠
  • 1篇潘丹婷
  • 1篇李玉堂
  • 1篇艾建国
  • 1篇洪振贤
  • 1篇潘雪芬

传媒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常用溶剂在输液泵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考察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常用溶剂在输液泵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乌司他丁500 000单位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各50 m L配伍后,分别在25℃和37℃下于0、1、2、4、8、12、24 h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乌司他丁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配伍液在24 h内外观和p H值均无明显变化;≥10μm的微粒数<25粒/m L,≥25μm的微粒数<3粒/m L,均符合药典标准;乌司他丁在24 h内各时间点的相对百分含量为99.45%~102.5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25℃和37℃条件下,24 h内保持稳定,可在输液泵中持续给药。
林淑瑜甘惠贞李玉堂潘丹婷陈志民
关键词:乌司他丁配伍稳定性输液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全身多发伤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危重症患者临床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全身多发伤危重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方案的分析与调整,探讨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设计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并进行...
王佳坤陈志民檀岭改林淑瑜林冠甘惠贞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预后评价
银杏叶提取物对氯吡格雷人体内药动学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氯吡格雷人体内药动学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第一阶段服用氯吡格雷150 mg/d(单用药组);第二阶段进洗脱期后,受试者连续服用银杏叶提取物240 mg/d,连续14 d,第14天给予银杏叶提取物1 h后,再空腹服用氯吡格雷(联用药组)。两组均在给药后采集受试者0~24 h外周静脉血,检测氯吡格雷代谢产物SR-26334的浓度。此外,建立体外Caco-2细胞模型,以罗丹明-123和维拉帕米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和氯吡格雷对Caco-2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受试者血中SR26334的AUC(0-t)(3192.3±45.035)[(mg·h)/L]、AUC(0-∞)(3343.017±43.829)[(mg·h)/L]和Cmax(340.988±11.257)[(mg·h)/L]均高于单独用药组,CL/F (0.071±0.007)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Caco-2细胞内荧光强度,银杏叶提取物组(487±14.12)和联合用药组(497±17.22)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氯吡格雷羧酸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总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银杏叶对P-糖蛋白(P-gp)的抑制作用有关。
汪冬吟黄秋玲陈丽凤陈志民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氯吡格雷药动学
果糖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回顾2005年至今的有关果糖注射液与临床药物配伍稳定性的文献报道,共计38篇,按药物分类,提取总结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和含量变化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果糖注射液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证据,给溶媒限制的特殊患者提供选择可能。
刘建清王佳坤林冠陈志民甘惠贞
关键词:果糖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稳定性
氨酚羟考酮对1435例住院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氨酚羟考酮对肝功能影响的特点,为提高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使用氨酚羟考酮片的住院患者病历共1 435份,对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435例患者中氨酚羟考酮致肝损伤20例,发生率为1. 39%,其中以30~39岁和60~69岁患者居多。不同疼痛类型的患者中,头痛患者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10. 00%)。不同给药剂量方面,氨酚羟考酮给药剂量660mg qd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最高(5. 41%)。治疗时间1~3 d出现肝损伤的患者最多达9例。停药前,发生肝损伤患者的ALT、AST水平和AST/ALT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 0. 05)。经停药和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P>0. 05)。结论:氨酚羟考酮致肝损伤属于肝细胞损伤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其症状较轻且可逆,但仍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潘雪芬陈志民艾建国
关键词:氨酚羟考酮肝损伤药品不良反应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考察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 H值变化。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配伍溶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外观、p H值未见明显变化,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含量均>98%。结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24 h内性质基本稳定。
洪振贤林淑瑜陈志民王佳坤甘惠贞
关键词:枸橼酸芬太尼咪达唑仑配伍稳定性HPLC
羟氯喹致眼毒性的文献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羟氯喹致眼毒性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止2018年7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关于羟氯喹致眼毒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文献筛选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人种、原患疾病、累积剂量、给药剂量、治疗后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眼毒性类型、转归、严重程度、合并用药及眼科病史等。结果:共检索到17篇文献20例患者,其中女19例,男1例; 60岁以下患者占70%;白种人居多;原发疾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0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其他疾病5例。眼毒性类型以黄斑变性、视力下降和视网膜病变居多。12例患者在治疗5年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累积剂量低于1 000 g与超过1 000 g出现眼毒性的患者数各占一半;羟氯喹日剂量超过6. 5 mg·kg·d^(-1)的患者比例较高。20例患者中有3例症状持续无法缓解。严重不良反应患者3例(15%),其余为一般不良反应。结论:羟氯喹致眼毒性较为罕见,但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害。白种人、女性、60岁以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时间超过5年、每日给药剂量超过6. 5 mg·kg^(-1)·d^(-1)的患者可能较易出现眼毒性,临床需格外关注,使用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行眼科检查。
黄鑫涛林惠娥郑茹萍甘惠贞陈志民
关键词:羟氯喹眼毒性药品不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