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帅帅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藤壶
  • 7篇防除
  • 6篇乙酸
  • 6篇乙酸乙酯
  • 6篇乙酸乙酯萃取...
  • 6篇乙酯
  • 6篇生物防除
  • 6篇萃取物
  • 6篇贻贝
  • 6篇污损生物
  • 6篇物防
  • 6篇马尾藻
  • 6篇海洋污损生物
  • 4篇幼虫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幼虫发育
  • 2篇生态特点
  • 2篇网纹
  • 2篇卵孵化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广州市第六中...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交通运输部南...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韩帅帅
  • 14篇曹文浩
  • 13篇严涛
  • 3篇谢恩义
  • 1篇李磊
  • 1篇程志强
  • 1篇陈迪
  • 1篇林岳光
  • 1篇宋建陵
  • 1篇林和山
  • 1篇王建军
  • 1篇张慧
  • 1篇陈迪
  • 1篇丰美萍
  • 1篇曹文浩
  • 1篇杨艳君
  • 1篇宋超
  • 1篇严瑾
  • 1篇宋杨
  • 1篇郑志平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度对中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藤壶幼虫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是我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种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两种藤壶的幼虫发育与盐度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资料。研究探讨了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无节幼虫在盐度为6‰、12‰、18‰、24‰、30‰(对照组)和36‰的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状况,观察记录5天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各期幼虫所占百分比,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体盐度≤18‰时,会严重阻滞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幼虫的发育,甚至导致死亡;而当盐度≥24‰时,这2种藤壶幼虫的成活率虽不会随盐度改变发生显著变化,但盐度为30‰的水体更有利于网纹藤壶幼虫的发育,而鳞笠藤壶幼虫发育状况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具备更强的耐受能力。
曹文浩严瑾丰美萍韩帅帅林明晴
关键词:盐度幼虫
雷州半岛东南海域污损浮标的大型藻类被引量:4
2017年
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设时间的关系,于2015年2月初,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南海域2个近岸浮标上附着的大型海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浸海时间6个月的浮标A,浮体侧面仅附着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2种大型绿藻,而在浸海时间19个月的浮标B上,共采集到绿藻门的浒苔、肠浒苔(E.intestinalis)、石莼、裂片石莼(U.fasciata)和红藻门的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质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个种类。浮体侧面下部和浮底没有采集到大型污损藻类。浒苔、肠浒苔、石莼、裂片石莼为喜强光藻类,繁殖力强,配子或孢子在浮体固着形成一定生物量的种群后,不太喜光的舌状蜈蚣藻和柔质仙菜才出现,表现出先附着绿藻后附着红藻的着生规律,且浮标浸海时间越长,污损藻类的种类越多。浮体水线部位的污损主要由绿藻引发,而红藻则多出现在浮体侧面浸没区域略深的部位,这种格局应与藻类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及光线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航标污损生物防治和南海大型藻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曹文浩严涛谢恩义郑志平韩帅帅张慧陈迪
关键词:雷州半岛浮标
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E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E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E以低剂量涂覆于固体表面时,即有明显的抑制藤壶和贻贝幼虫附着的作用,因此能够用于制备海洋污损...
曹文浩吴慧严涛卢虹玉林明晴章超桦韩帅帅
一种分析热带海区藤壶生长状况的简便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热带海区藤壶生长状况的简便方法。它是测量藤壶的壳顶峰吻径,确认热带海区藤壶生长状况。本发明通过测量藤壶壳顶峰吻径,将能化解藤壶拥挤生长和重叠附着导致壳体变形和相互遮盖妨碍基底峰吻径测量的问题,为分析藤...
严瑾杨艳君宋杨曹文浩宋超李磊韩帅帅
文献传递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被引量:5
2017年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红贺海鞘(Herdmania momus)等9科29属103种组成,其中在太平洋海域64种、印度洋23种、大西洋44种,而北冰洋海域仅3种;另外,其附着污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特点,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应加强污损性海鞘的生态调查和分类研究,阐明深海及两极海域附着污损特点,揭示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完善幼虫采集培养技术,以期更好地掌握海鞘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点,丰富和发展海洋生态学内容,并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奠定基础,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
严涛韩帅帅韩帅帅林和山王建军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被引量:2
2018年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韩帅帅曹文浩曹文浩严涛林岳光谢恩义林岳光
关键词:雷州半岛浮标
一种培养鳞笠藤壶幼虫的简便快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鳞笠藤壶幼虫的简便快捷方法。待鳞笠藤壶的卵孵化为无节幼虫后,投放扁藻和金藻作为饵料进行培养。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鳞笠藤壶无节幼虫发育速度,缩短培养时间,简化实验步骤,从而为海洋基础生态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
曹文浩严涛丰美萍韩帅帅林明晴
文献传递
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A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A以低剂量涂覆于固体表面时,即有明显的抑制藤壶和贻贝幼虫附着的作用,因此能够用于制备海洋污损...
曹文浩章超桦严涛吴慧熊振宇卢虹玉韩帅帅
近海设施双壳类污损特点及应对措施概述被引量:3
2016年
双壳类软体动物是引发海洋生物污损现象的重要生物类群。污损近海设施的该类型生物主要为紫贻贝(Mytilus edulis)、齿缘牡蛎(Dendostrea folium)、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日本巨牡蛎(C.nippona)等种类;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近海海域,污损性双壳类以牡蛎为优势种,而温带近海海区则是紫贻贝;至于深度方面,牡蛎污损的范围大于紫贻贝。近海设施污损生物的防除主要通过水下人工清除作业、安装波浪驱动海生物防除装置、涂装防污漆、电解海水、添加杀生剂和生物控制等途径,加强近海污损性双壳类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可为研发新型高效环保防污技术奠定基础。
张勇韩帅帅曲兴刚徐绍勋严涛
关键词:双壳类近海防除
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被引量:3
2018年
海鞘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附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在中国沿海,引发生物污损的海鞘共8科20属40种,其中渤海海域7种,黄海17种,东海23种和南海27种。北方海域以柄瘤海鞘(Styela clava)、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和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为优势种,南方则以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皱瘤海鞘(S.plicata)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为优势种。海鞘污损特点与设施所处地理位置、浸海时间、环境状况等因子密切有关。今后除了继续对沿岸代表性海域开展深入研究外,还需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加强离岸设施(尤其深海环境)污损生物群落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污损性海鞘的组成分布、种群特点及发展趋势。
韩帅帅曹文浩曹文浩陈迪谢恩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