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THAL组)、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组)以及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三组人员的血常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人员在Hb、RBC、RDW、MCV、MCH、MCHC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L组Hb、RBC、RDW水平分别为(92.85±14.83)g/L、(4.84±0.73)×1012/L、(0.18±0.03)%,均高于IDA组的(73.18±22.19)g/L、(3.65±0.56)×1012/L、(0.1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L组与IDA组的MCV、MCH、MCH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L和IDA患者中,可以将血常规中的Hb、RBC、RDW作为区分鉴别的参考指标。血常规的检测可将THAL及IDA这两种贫血进行有效的区分鉴别,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邱晓丹陈淮林郑艳斌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血常规
- 浅谈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血液检查分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静脉血,2份/人,立即测定后分别存放室温和4℃,并每隔4 h、6 h、8 h、24 h、48 h、72 h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参数。结果室温6 h和4℃24 h内各时间点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保存24 h后红细胞体积(MCV)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8 h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4℃保存48 h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参数72 h内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温保存血常规比室温保存稳定时间更长。
- 王琳琳张园满邱晓丹傅春花
- 关键词:血液标本温度血常规
- 全文增补中
- 疟原虫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疟疾是目前世界上除艾滋病和结核以外最严重的传染病,发病人数多,病死率约0.2%。疟疾以蚊虫为传播媒介,在非洲、东南亚等高发地区控制疟疾,防护是关键,感染主要以间日疟原虫为主,其次为恶性疟原虫。疟疾在我国福建省疫情控制较好,较罕见,但今年来有上升。我院检验科近20年以来发现第1例疟原虫感染,现将患者的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 王琳琳苏文芳陈源清邱晓丹陈爱静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感染病例控制疟疾疟原虫感染发病人数高发地区
-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病变范围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436,P=0.000;t=363.842,P=0.000;t=157.389,P=0.000);全结肠组入院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3,P=0.000)。结论检查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疾病检出,且操作简便、安全。
- 邱晓丹张园满陈源清郑艳斌
-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缺血性结肠炎
-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并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2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设置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C-反应蛋白检测、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血常规指标;将感染组患者按照其感染程度分为局部感染组、全身感染组,比较其C-反应蛋白、血常规指标;计算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浓度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浓度较对照组体检者明显更高(P<0.05);全身感染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较局部感染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感染性疾病之间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反应蛋白、血常规指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内炎症感染及感染程度,有利于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判断依据。
- 陈淮林游琴秀邱晓丹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常规
- 血液分析在三种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90例,将地中海贫血患者30例作为试验一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0作为试验二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30例作为试验三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 3个试验组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鉴别与诊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过程中血液分析发挥着重要作用,且简便快速,应广泛应用。
- 蒋智锋苏悦兴邱晓丹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分析
- hs-CRP联合WBC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7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全血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水平和WBC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hs-CRP阳性率高于WBC。结论 hs-CRP联合WBC计数检测有利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游琴秀张园满邱晓丹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 血常规MCHC增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常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真性增高和假性增高的原因。方法结合生化全套结果、红细胞及血浆情况、临床表现等研究MCHC增高的原因。结果 2013年—2016年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共766 508例,MCHC增高245例。其中脱水等引起病理性升高69例,生理性正常升高有80例,某些肿瘤引起非代偿性增高10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冷凝集、有小凝块、溶血、重度脂血、未明确原因引起假性增高83例。结论假性增高占34%,假性增高时无病理表现且能纠正。临床上,检验员审单遇到MCHC增高应认真分析原因,排除假性增高。
- 王琳琳邱晓丹张园满傅春花
- 关键词:血常规溶血冷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