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肿瘤
  • 2篇卵巢
  • 2篇检查点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1篇递呈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长
  • 1篇伊立替康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剂治疗
  • 1篇脏毒
  • 1篇制剂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早期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性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王巧红
  • 5篇吴霞
  • 2篇狄文
  • 1篇赵爱民
  • 1篇郭枫
  • 1篇陈超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疗效评估:RECIST还是irRC被引量:2
2017年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免疫抑制环境,以逃避免疫攻击,如破坏有效抗原递呈、下调效应T细胞作用、上调促进免疫耐受及T细胞"无能"的通路等。肿瘤免疫治疗旨在靶向机体免疫系统,刺激宿主产生抗肿瘤反应。
王巧红吴霞
关键词:免疫攻击RECIST细胞作用递呈检查点
泌乳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和正常妊娠早期中的差异性表达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和正常妊娠早期,泌乳素(prolactin,PRL在外周血和蜕膜基质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s,DSCs)中的表达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0例URPL患者、70例人工流产妇女以及190例正常妊娠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PRL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及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DSCs中PR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排除21例胚胎染色体异常,UPRL组最终纳入59例。人工流产组纳入70例。190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77例完成随访,其中157例活产,被归于正常妊娠活产组,其余20例发生胚胎停育或自然流产,其中流产发生于孕10周以前的19例被归入正常妊娠流产组。正常妊娠活产组和人工流产组妇女的外周血PRL水平类似,相同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都随着孕周增长显著升高(正常妊娠活产组:孕5-5^(+6)周vs孕6~7^(+6)周,P=0.002;孕6~7^(+6)周vs孕8~9^(+6)周,P=0.012。人工流产组:孕5-5^(+6)周vs孕6~7^(+6)周,P=0.015,孕6~7^(+6)周vs孕8~9^(+6)周,P=0.023);URPL患者的外周血PRL水平随着孕周增长无显著变化,并且从孕6周起显著低于相同孕周的正常妊娠活产妇女和人工流产妇女(孕6~7^(+6)周:P=0.018,0.024;孕8~9^(+6)周:P=0.015,0.003);正常妊娠流产组的外周血PRL水平也与相同孕周的URPL组患者类似。人工流产组妇女DSCs的PRL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都随着孕周增长显著升高(孕5-5^(+6)周vs孕6~7^(+6)周:RT-qPCR,P=0.020;WB,P=0.010;IHC,P=0.030。孕6~7^(+6)周vs孕8~9^(+6)周:RT-qPCR,P=0.011;WB,P=0.034;IHC,P=0.012);URPL组DSCs的PRL表达水平增长迟滞:孕6~7^(+6)周及孕8~9^(+6)周的URPL妇女DSC
陈超李聪聪郭枫王巧红赵爱民
关键词:泌乳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蜕膜基质细胞蜕膜化
抗PD-1/PD-L1免疫治疗:筛选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长、避免免疫识别和基因突变等手段获得几乎无限的生长复制能力。目前大多数早期肿瘤通过彻底手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但对于晚期肿瘤手术联合后化疗依然无法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急需探寻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一直是被寄予希望的治疗方法,
王巧红吴霞
关键词:免疫治疗PD-1/PD-L1免疫识别血管生长生物标记物抗肿瘤免疫
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微环境中CD8^+TILs密度及PD-L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微环境中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密度及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11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8^+TILs密度及癌细胞PD-L1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细胞PD-L1表达水平与癌巢及间质CD8^+TILs数目的关系;采用乘积极限法进行基于癌巢CD8^+TILs密度及肿瘤细胞PD-L1表达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卵巢浆液性腺癌PD-L1高表达的比例为70.69%(82/116)。癌细胞PD-L1表达强度与癌巢内的CD8^+TILs数目呈显著负相关(P=0.024),而与间质内的CD8^+TILs数目无相关性(P=0.117)。癌巢CD8^+TILs高密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64月)显著高于低密度组(4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乘积极限法的亚组分析显示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PD-L1低表达癌巢CD8^+TILs高密度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癌巢CD8^+TILs密度及癌细胞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重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分型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及筛选合适患者实施抗PD-1/PD-L1免疫治疗。
王巧红狄文吴霞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腺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9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或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45例部分铂敏感复发者中,25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方案,20例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44例铂敏感复发患者中,19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方案,25例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差异。结果对部分铂敏感复发者,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组客观有效率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组无明显差异(68.0%vs.40.0%,P=0.060);但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显著优于紫杉醇联合卡铂组(7.7月vs 4.3月,P<0.05)。对铂敏感复发者,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及紫杉醇联合卡铂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3.7%,68.0%,两组中位PFS分别为8.4月、6.4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紫杉醇联合卡铂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外周神经毒性,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部分铂敏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相较紫杉醇联合卡铂有更好的PFS,且不额外增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
闵慜王巧红狄文狄文吴霞
关键词:伊立替康奈达铂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被引量:19
2017年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是当今备受瞩目的新兴肿瘤治疗方式。不同于以往其他治疗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机体免疫系统而非肿瘤细胞,旨在恢复并促进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系统性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而代表了当前肿瘤治疗模式的转变。迄今多个临床试验已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黑色素瘤、
王巧红吴霞
关键词:检查点MELANOMA肝脏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