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被引量:33
- 2021年
-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杜三峡罗小锋黄炎忠唐林余威震
- 关键词: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生物农药
- 社会监督、村规民约与农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参与行为——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7
- 2021年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一环,为提升其治理效果,需要引入村规民约和社会监督的双重力量,构建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完整规制体系。将村规民约与社会监督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分析村规民约与社会监督对农民生活垃圾处理行为的影响,并在不同监督主体的情境下,分析村规民约对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村规民约在促进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村规民约的惩戒规制机制作用显著,然而其价值导向和传递内化机制未能发挥应有功能,表明村规民约存在"相对性制度失灵"现象。(2)社会监督对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有正向影响。村干部、村民邻里和保洁员作为监督的中坚力量,其构成的社会监督网格能有效约束农民的垃圾处理行为,其中,村民邻里监督的效果最好。(3)社会监督在村规民约与农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间起着调节作用。社会监督由于集成了不同群体的优势特征,弥补了村规民约存在的缺陷,因而提高了村规民约对农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为的约束力。
- 聂峥嵘罗小锋唐林王祥礼
- 关键词:村规民约社会监督农民参与
-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被引量:40
- 2020年
- 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规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农户意愿和行为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命题。基于内外部影响的视角,以畜禽粪便沼气化利用为例,探讨政府的环境规制和农户的环境认知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规制措施和环境认知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环境认知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最后利用湖北省4市32镇(区)78村1084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宣传规制、激励规制可促使农户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而约束规制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并未产生直接的影响,且激励规制相较于宣传和约束规制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大。②环境认知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环境知识和环境感知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亦有积极作用,但环境感知比环境知识对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大。③环境认知在环境规制和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即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环境认知来影响农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为此,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对农户的约束,循序渐进地加强环境规制的力度,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调整环境规制的方向和力度,这将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 唐林唐林罗小锋
-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认知
- 大豆作为陷阱植物防治根肿病的效果评价及机制研究
- 论文研究了大豆等不同前作植物对后茬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的影响以及大豆作为前作植物防治后茬作物根肿病的机理。此外,还对油菜根肿病肿根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防菌筛选。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明确了大豆作为前作植...
- 唐林
- 关键词:根肿菌休眠孢子大豆防病机理
- 环境政策与农户环境行为:行政约束抑或是经济激励--基于鄂、赣、浙三省农户调研数据的考察被引量:39
- 2021年
-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农村环境治理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在考虑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环境政策规制压力下农户环境行为决策框架,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环境政策与农户环境行为的逻辑机理,并利用鄂、赣、浙三省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政策与农户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政策能够促使农户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但要当农户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政策的正向影响才逐渐显现,并且环境政策强度与农户环境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相对而言,环境行政政策对农户环境行为的约束作用要强于环境经济政策对农户环境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采用环境行政政策来约束农户环境行为的效果要好于采用经济政策来激励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环境政策更能促使规模户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小农户则会明显弱化环境政策对农户环境行为的影响。此外,环境行政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之间起到了相互调节的作用,即环境经济政策有助于增强环境行政政策的约束作用,同时环境行政政策的推行也有利于增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激励作用。基于此,需要放松对小农户、低收入农户的环境行政约束,加强经济激励力度,强化环境行政政策对规模户以及高收入群体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弥补单一政策的缺陷,形成行政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以便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
- 唐林唐林罗小锋
- 关键词:环境政策行政约束经济激励
- 扶贫先扶志:转变经济态度能否提升农户收入水平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基于鄂、赣、浙三省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ESR)构建反事实框架估计经济态度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态度对不同群体收入效应影响的差异,以及经济态度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51.1%的样本农户属于节余型经济态度,48.9%的样本农户持生活型经济态度。第二,总体来看,节余型经济态度的收入效应要显著高于生活型经济态度的收入效应,即在反事实的假设下,节余型农户若形成生活型经济态度,则其收入水平将下降34.45%,而生活型农户若形成节余型经济态度,则其收入水平将增加92.18%。第三,从群组差异来看,受教育程度较高、规模户、年轻组与男性的生活型农户的收入效应和收入水平要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老龄组与女性的生活型农户。第四,经济态度还通过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劳动供给时间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农户收入水平。
- 唐林唐林罗小锋闫阿倩
- 关键词:农民收入非农转移
- 邻里效应能否促使稻农施用生物农药?——基于鄂、赣、浙三省农户调查数据的考察被引量:27
- 2022年
- 在构建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鄂、赣、浙三省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邻里效应促使稻农施用生物农药的条件与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55.76%的样本农户施用过生物农药,且施用生物农药的农户有较强的邻里关系。第二,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邻里效应的农户生物农药平均施用量要显著高于弱邻里效应农户。第三,邻里效应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存在条件限制,对高收入农户和规模户而言,邻里效应的影响不显著。第四,邻里效应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有显著直接作用,也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
- 唐林唐林
- 关键词:生物农药农户行为风险规避
-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研究菇农的技术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菇农的生产效率,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0省(市)700份菇农的微观调查数据,从菇农家庭资源禀赋和技术认知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食用菌种植过程中,菇农的资本禀赋、人力资源禀赋和物质禀赋以及技术认知对菇农制棒出菇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①71.43%的菇农采用自行制棒出菇的生产模式,可见自行制棒出菇仍是当下菇农主要的生产方式。但大规模菇农购买专业菌棒的比例更高。②农户家庭资源禀赋中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年限、专业技能以及交通条件均对菇农制棒出菇方式选择有显著的影响;技术认知中技术适用性和技术有效性对菇农专业制棒出菇方式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不同规模农户制棒出菇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均存在差异,不同规模菇农家庭资源禀赋和技术认知的差异是导致制棒出菇选择偏向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大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支持与投入以及对菇农的教育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菇农食用菌种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种植收益。
- 唐林唐林罗小锋余威震张俊飚
- 关键词:资源禀赋选择偏好菇农
- 多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决策: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为探索农户面临多项绿色生产技术时如何做出采纳决策,本研究采用多元Probit模型在控制误差项相关的基础上,分析农户采纳不同属性绿色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农膜回收处理技术)的可观测影响因素,并研究多项技术采纳决策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地,通过技术采纳的条件概率与平均处理效应(ATT)来估计相关性对每一项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户对采纳属性各异的技术有一定的选择偏向,但又不必然采纳对应属性的技术。2)不同阶段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相互依赖,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通过对比其影响效应发现,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项目数量对采纳概率的提升具有"叠加效应",不同绿色生产技术间相关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应结合农户的资源禀赋和技术属性,采用差异化的技术推广策略,并根据技术间相关性影响的大小,合理安排技术组合与推广的先后顺序,以最大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的效果。
- 毛欢罗小锋唐林黄炎忠
- 关键词:技术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