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子全

作品数:54 被引量:516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建筑科学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隧道
  • 12篇地应力
  • 11篇隧道工
  • 11篇隧道工程
  • 9篇围岩
  • 8篇应力
  • 7篇反演
  • 7篇高地应力
  • 6篇岩体
  • 6篇支护
  • 6篇软岩
  • 6篇软岩隧道
  • 6篇衬砌
  • 5篇岩爆
  • 5篇支护结构
  • 5篇砂岩
  • 5篇初始地应力
  • 5篇初始地应力场
  • 4篇动力响应
  • 4篇盾构

机构

  • 4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铁十二局集...
  • 3篇中国交通建设...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四川藏区高速...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中国国家铁路...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新疆额尔齐斯...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四川省铁路产...
  • 1篇中铁南方投资...
  • 1篇重庆市城市建...
  • 1篇四川省交通勘...
  • 1篇叙镇铁路有限...

作者

  • 54篇陈子全
  • 24篇何川
  • 14篇汪波
  • 12篇杨文波
  • 9篇陈国庆
  • 9篇李天斌
  • 6篇马春驰
  • 6篇徐国文
  • 5篇徐朝阳
  • 4篇张航
  • 4篇王敏杰
  • 4篇吴迪
  • 3篇晏启祥
  • 3篇崔戈
  • 3篇李天胜
  • 2篇邹育麟
  • 2篇孟陆波
  • 2篇代聪
  • 1篇王俊
  • 1篇刘梁

传媒

  • 7篇岩土力学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现代隧道技术
  • 4篇路基工程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隧道建设(中...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公路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施工技术(中...
  • 1篇2014中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软岩隧道支护施工用通风装置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支护施工用通风装置,包括支护架,还包括设置在支护架上的通风机构;通风机构包括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箱、设置在风箱内的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转轴、扇叶、过滤板、清理部、用于...
陈子全何川李铮詹鸿祥张航周子寒
砂土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土压平衡盾构在自稳性较差的砂土地层施工时若仓内支护压力过小可能诱发掌子面失稳,应引起高度重视。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砂土地层土压盾构掘进与停机状态下的掌子面稳定性。研究建立了较为精细的土压盾构机模型并引入盾构动态施工过程,充分考虑了刀盘旋转切削土体与面板支撑对掌子面的影响,探讨了刀盘型式、隧道埋深以及刀盘转速等因素对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与失稳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角度解释了砂土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机理。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考虑了土压盾构动态施工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研究成果可为确保砂土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提供参考。
王俊王俊何川王闯陈子全
关键词:砂土地层三维离散元施工过程
基于围岩变形失效的隧道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为科学地处理隧道工程中由于材料属性和复杂地质环境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支护设计更加安全合理,基于可靠度理论,提出一种实用隧道可靠度设计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结合Nataf变换和Cholesky分解等考虑参数相关性与非负性,建立约束在原始空间的最优化模型;其次,利用数值软件内嵌的优化函数在不需人为计算偏导数的情况下直接获得设计点;然后,引入重要抽样方法,在设计点处计算失效概率,形成兼顾收敛性和精度的实用可靠度计算方法;再次,通过高度非线性的数值算例和非圆坑道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最后,基于围岩变形失效功能函数,采用本文方法进行隧道支护抗力设计计算.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以较小代价获取设计点,最终结果和蒙特卡洛法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并且能够结合含交叉项响应面函数处理无解析功能函数的非圆坑道可靠度问题;本文方法能够获取准确的支护抗力设计值,与蒙特卡洛法结果相对误差小于0.5%;内摩擦角的敏感性比黏聚力和变形模量的大.
李天胜李天胜何川周子寒包烨明陈子全陈子全
关键词:重要抽样法收敛性
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演化规律被引量:2
2023年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描述层状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结合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采用修正的Lemaitre应变等价假设,建立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层状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页岩、千枚岩和板岩的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岩体的全过程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既可以描述层状岩体的弹性变形,又可以较好地反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在初期加载过程中岩体的损伤值基本为0,随着应力增加,损伤值呈现出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以及达到残余强度后稳定于1;页岩层理角度为60°时损伤演化曲线最陡,损伤发展速度最快,最先破坏,千枚岩层厚较薄,强度更低,层理角度为90°时最先破坏,而板岩相对较厚,强度更高,层理角度为45°时最先破坏;岩体层理弱面的存在,导致了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损伤演化规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寇昊何川陈子全周子寒蒙伟肖龙鸽
关键词: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本构模型
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为了研究层状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破坏机理,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为例,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层状软岩隧道开挖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应力场、层理间距等因素影响下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导致强度较低的层理面首先发生滑移及张开破坏,岩体的滑移及张开使得应力场受到进一步扰动,导致层间岩体产生拉裂破坏;同种水平应力条件下,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减小,岩体产生的微裂纹不断增多.当侧压力系数为1.00、0.80、0.67、0.57、0.50时,微裂纹总数分别为304、391、602、999、1 240;当层理间距为0.6 m时,层理对围岩破坏形态起控制作用;随着层理间距从0.6 m增加至1.2 m,层理对围岩破坏模式的控制作用减弱,围岩的破坏形态与均质围岩相似.
徐国文何川汪耀陈子全
关键词:层状岩体软岩破坏特征
p值法在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1年
为更充分地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的可靠性,依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p值法检验、F检验、t检验的原理可知,p值法可以检验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可靠性,且p值能给出判断显著性的依据,故提出基于实测岩体初始地应力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时采用p值法进行显著性和可靠性检验。根据不同p值大小对应拒绝原假设不同依据的规律,若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p≤0.01,0.010.10,则以所采用的回归模型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依据分别为很强、强、弱、无。以斑竹林隧道为例,反演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并分别应用p值法检验、F检验、t检验,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岩体初始地应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沿隧道埋深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反演得到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是合理的、可靠的;通过p值能更充分地验证所采用回归模型的可靠性。
蒙伟何川晏启祥郭德平李瑞林唐进才廖烟开陈子全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浅埋偏压隧道穿越松散堆积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究浅埋隧道穿越松散斜坡堆积体时的偏压特性,基于雅康高速日地1号隧道,建立了精确的三维数值模型,运用FLAC3D进行了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并开展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力学行为的现场测试,对其洞口段穿越滑坡堆积体时的围岩变形机理与支护结构非对称受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性。初期支护承受较大的荷载,最大围岩压力出现在深埋侧。与变形和围岩压力分布的情况相反,二次衬砌的最大轴力出现在浅埋侧。隧道二衬的安全系数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稳定,为了确保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应适当增加二衬厚度。
马杲宇陈子全杨文波方若全李永林
关键词:偏压隧道松散堆积体
复杂填海地层相邻超大深基坑开挖相互影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滨海大道改造工程下沉隧道基坑属临海超长、超宽深基坑工程,基坑地层为原填海形成,地质条件极差,沿基坑纵向近接多个超大在建基坑。利用现场地勘和设计资料建立双基坑三维数值模型,着重分析了滨海基坑分层开挖与旁侧近接基坑相互影响力学演变规律,并考虑双基坑间距、地连墙嵌固深度、开挖深度对双基坑形变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开挖卸荷的影响,旁侧近接基坑围护结构朝滨海基坑发生整体侧移;左侧近接基坑的存在导致滨海基坑近接侧壁侧移量加大,地连墙嵌固深度为0.5H对侧移控制效果较优;2个基坑间距小于浅基坑3H或2个基坑开挖深度一致时,地层位移量明显增大。
文仁学周子寒汪波刘锦超喻伟陈子全
关键词:基坑
一种复合回归模型表征的隧址区原位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回归模型表征的隧址区原位地应力场反演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得到岩体参数、隧址区等高线图以及隧道纵断面图;得到隧址区三维数值模型的若干个分段模型或若干个虚拟分段模型;判断是否为虚拟分段...
陈子全周子寒何川汪波蒙伟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规模隧道群危险源辨识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依托四川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通过对隧道的自身结构与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并结合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岩爆、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发生机理,对以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高地震烈度、断层破碎带、高压富水等为代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甘林卫陈子全杨文波马杲宇
关键词:隧道群施工期危险源辨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