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3篇小肠
  • 3篇胶囊内镜
  • 2篇诊治
  • 2篇小肠疾病
  • 2篇小肠镜
  • 2篇镜检
  • 2篇溃疡
  • 2篇疾病
  • 2篇肠镜
  • 1篇单气囊
  • 1篇单气囊小肠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对接
  • 1篇硬化性胆管炎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硬化性...
  • 1篇诊治经验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陈宇轩
  • 5篇邹晓平
  • 5篇谢颖
  • 4篇张以洋
  • 3篇张晓琦
  • 3篇张玮
  • 2篇黄淑玲
  • 2篇吴寒
  • 2篇彭春艳
  • 2篇陈敏
  • 2篇刘文佳
  • 1篇沈永华
  • 1篇吕瑛
  • 1篇朱浩
  • 1篇杨天
  • 1篇李运红
  • 1篇沈珊珊
  • 1篇邹晓平
  • 1篇王雷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The 14...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潜水胶囊内镜的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胶囊内镜是目前检查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可疑克罗恩病等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检查具有无创、痛苦小的优点,但由于其在体内运行无法干预,肠道准备的好坏对最终获得的图片质量影响极大,故而影响阅片医师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对于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案尚无定论,多选用检查前一日服用聚乙二醇1~2L,当日检查前服用祛泡剂的方案进行准备。我科在传统肠道准备的基础上采用潜水胶囊内镜法改良肠道准备,现比较其与传统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质量以及病变检出率等情况,报道如下。
张玮张以洋吴寒陈宇轩刘文佳黄淑玲谢颖邹晓平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肠道准备病变检出率小肠疾病
潜水胶囊内镜的初步临床应用
张玮张以洋吴寒陈宇轩刘文佳黄淑玲谢颖邹晓平
肠型白塞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总结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23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3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内镜结果、实验室检查、外科手术及治疗转归。结果23例肠型白塞病中,男15例,女8例,发病年龄(32.0±12.2)岁;临床表现除口腔溃疡外,常见皮肤病变和外阴溃疡,消化道表现以腹痛腹泻和出血多见。肠道溃疡中22例(95.7%)均累及回盲部;表现为经典火山口样溃疡者12例(52.2%),全部累及回盲部,其中8例局部单发溃疡,4例局部多发;非火山口样溃疡者表现为局部单发溃疡、局部多发溃疡以及≥3个肠段的多发溃疡。火山口样溃疡患者12例中5例曾接受手术治疗。有内镜复查结果的12例患者中,英夫利西单抗或阿达木单抗或托法替尼治疗的7例内镜下均好转或黏膜愈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5例中3例内镜下好转或黏膜愈合。结论肠型白塞病最常累及回盲部,典型溃疡特征为火山口样溃疡、深凿样圆形溃疡及地图样溃疡,主要为局部单发或多发溃疡。火山口样溃疡对传统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较差,推荐明确诊断后积极升级至生物制剂治疗以促进黏膜愈合,改善预后。
谢颖陈宇轩彭春艳窦晓坛张晓琦邹晓平
关键词:肠型白塞病回盲部
单气囊小肠镜诊治不同类型小肠疾病的价值分析(含视频)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对不同类型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对检出病变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485例患者的620例次单气囊小肠镜检查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受检原因、进镜方式、进镜时间、疾病检出率、病因、并发症等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成功进行613例次小肠镜检查,其中经口进镜230例,平均进镜时间(50.1±20.9)min,经肛进镜383例,平均进镜时间(54.9±21.8)min(P〈0.05)。68.2%(331/485)的患者发现足以解释病情的阳性结果。所检出小肠疾病前5名的病因依次为克罗恩病37.9%(119/314)、溃疡15.3%(48/314)、非特异性炎症11.5%(36/314)、血管病变9.6%(30/314)及憩室6.7%(21/314)。所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张玮张以洋邹晓平王雷吕瑛张晓琦李运红陈宇轩
关键词:胃肠出血克罗恩病单气囊小肠镜小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例PSC-UC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有无行肝移植治疗以及随访转归等方面的数据。结果5例患者均于UC起病后出现PSC相关表现,UC方面临床表现独特,结肠炎症状均较轻但范围广泛、右侧结肠炎症较重、直肠豁免、倒灌性回肠炎以及结直肠瘤变/癌变风险增高,经治疗后结肠炎较易控制。PSC方面,合并UC常提示预后较差,即使给予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未必能改变预后,已出现黄疸的患者,如不行肝移植,不可避免进展至肝衰竭甚至死亡。结论对于PSC-UC,尽量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断,在病程早期通过优化治疗或结肠切除以尽早控制结肠炎症,探索能否逆转PSC疾病自然进程。
谢颖窦晓坛陈宇轩沈永华周林朱浩彭春艳陈敏张晓琦邹晓平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预后
不同对接时间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不同对接时间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完成经口联合经肛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同日对接组与非同日对接组。比较两组患者小肠镜对接率、经口小肠镜时间、经肛小肠镜时间、对接总时间、不良事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纳入患者119例,除外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狭窄无法完成对接者23例,96例患者中,同日组对接率92.9%(39/42),非同日组对接率74.1%(4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同日组与非同日组比较,经肛小肠镜时间[(35.59±23.29)min比(55.10±19.04)min,t=-4.080,P<0.001]、对接总时间[(89.10±27.82)min比(114.20±24.55)min,t=-4.254,P<0.001]、住院天数[(9.24±3.76)d比(11.76±4.41)d,t=-2.599,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口小肠镜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同一日对接方法可提高小肠镜对接率、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杨天谢颖沈珊珊陈敏窦晓坛陈宇轩张以洋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小肠安全性双气囊小肠镜
胶囊内镜图像质量评分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意义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图像质量评分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2例患者的胶囊内镜图像数据,针对是否行肠道准备工作、图像重复度、消化道杂质干扰、图像清晰度、气泡干扰和图像亮度这6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将其评分结果与诊断准确...
陈宇轩邹晓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