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作品数:36 被引量:10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四川省骨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椎间孔前上象限成形入路治疗高度向上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前上象限成形入路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向上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椎间孔前上象限成形入路经皮内镜手术治疗25例高度向上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其中L2/31例,L3/43例,L4/521例。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8 min,平均62 min。25例随访6~30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0%(23/25)。结论对于L4/5及以上节段高度向上游离髓核位于上椎弓根下缘至上椎弓根中分之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前上象限成形入路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完成游离髓核摘除,对椎管内结构干扰小,有限切除骨质不破坏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 肖清清 李越 吴忌 楚福明 王艳杰 王雯 黄子洋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前方椎间隙入路与后方K-hole入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脊柱内镜前方椎间隙入路(a-PECD)与后方K-hole入路(p-PECD)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一2017年6月因颈椎病住院采用a-PECD(12... 李越关键词:颈椎病 疗效评估 PETD与PEID治疗单节段LDH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分析PETD与PEID治疗单节段LDH的相关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方法:对Pub-Med、Med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关于PELD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语种为英文或中文。由两位作者独立对各研究进行评估,并将各数据导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来评估两种入路技术在各种结局指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计15篇研究被纳入,共计1422例患者被纳入分析。PETD与PEID比较:后者手术时间更短(MD = 6.11, 95% CI: −1.86~14.07),而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PEID术中X光线透视次数更少(MD = 9.05, 95% CI: 7.17~10.92, P 0.05);两组的术后1天腰痛VAS变化值(MD = −0.04, 95% CI: −0.34~0.27),ODI变化值(MD = −0.64, 95% CI: −0.22~0.95)、术后1月腰痛VAS变化值(MD = −0.04, 95% CI: −0.34~0.27)和ODI变化值(MD = 0.21, 95% CI: −1.08~1.49)、术后3月腰痛VAS变化值(MD = −0.05, 95% CI: −0.24~0.14)和ODI变化值(MD = −0.88, 95% CI: −1.95~0.19)、术后6月腰痛VAS变化值(MD = 0.04, 95% CI: −0.20~0.29)和ODI变化值(MD = 0.61, 95% CI: −1.31~2.53)、术后12月腰痛VAS变化值(MD = 0.05, 95% CI: −0.09~0.19)和ODI变化值(MD = −0.20, 95% CI: −0.95~0.56),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ETD和PEID治疗单节段LDH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PEID术中X光线透视次数更少,且手术时间可能更短。PETD更具微创性,能够更少破坏脊柱骨性结构,短期内更好地缓解腰腿痛。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ffects of two approaches of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Clinical studies related to PELD were searched in English or Chinese by Pub-Med, Med of Science,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 VIP database and Wanfang database. Two authors independently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each study, and a meta-analysis of each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 t 刘思良 李越 张贵霖 肖清清关键词:PELD 疗效对比 META分析 运动疗法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盘源性腰痛患者116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变化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更有效改善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黄莉 李越 廖涛 邓尚 曾巧关键词:运动疗法 盘源性腰痛 疗效 颈椎后路内镜用工作套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后路内镜用工作套管,包括一体成型的主套管和设置于主套管外壁的神经探子套管;神经探子套管包括连通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外壁设置有调节器和刻度线;调节器上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套管内的神经探子。本装... 李越 吴忌 熊小明 王雯文献传递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29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症状侧单侧(椎间孔或椎板间入路)治疗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中位时间1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5.3±2.1)分,术后6个月为(1.5±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评分术前为(76.3±25.9)分,术后6月为(16.9±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满意程度: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内镜下离断骨块是否完全摘除需根据术前CT三维重建,判定离断骨块稳定性,以神经根或硬膜囊充分减压为目的,并评估完全摘除后对椎间盘纤维环强度影响程度。 唐小松 李越 楚福明 吴忌 王艳杰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腕踝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2月后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及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月后改良MacNab标准总体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明显,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黄莉 廖涛 李越 肖清清 曾巧 彭文彦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术 腕踝针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医外治配合后路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方法配合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ectomy,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0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收入住院的35例患者,均行经皮内镜后方入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围手术期行局部电针、推拿、手指点穴等中医外治方法。观察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3月、6月,JOA、VAS评分及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术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天、3个月及6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5.98±0.72)分、(11.59±0.46)分、(13.24±0.11)分、(13.59±0.32)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02±0.24)分、(2.84±0.48)分、(1.32±0.13)分、(1.25±0.13)分;末次随访Williams疗效评价,其中32例优,3例良,0例可,0例差。无一患者脊髓神经损伤。结论:中医外治配合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的中医外治能提高治疗疗效,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雯 李越 吴忌 楚福明 唐小松 王艳杰 黄子洋关键词:中医外治 经皮内镜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JOA腰痛评分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ADL评分明显提升,并且试验组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情绪与睡眠改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黄莉 廖涛 李越 王艳杰 彭文彦 曾巧关键词:耳穴埋豆 五音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效果 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2例。试验组采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放松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田中靖久等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031.863,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VAS评分逐渐降低。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4,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0.839)分,(7.345±0.873)分,t=1.095,P=0.298];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260±0.928)分,(5.012±0.815)分,t=16.434,P=0.000;(1.927±0.744)分,(3.012±0.676)分;t=51.852,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22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12,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临床疗效综合评分逐渐增高。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5,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0±2.116)分,(10.210±2.055)分,t=0.062,P=0.803];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3.980±1.422)分,(13.020±1.538)分,t=9.373,P=0.003;(17.710±0.874)分,(15.310±1.554)分,t=84.08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5.064,P=0.000)。结论: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 吴忌 李越 楚福明 黄莉 唐小松 王艳杰 王雯 苏洪关键词:颈椎病 推罐 肌肉骨骼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