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作品数:8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蒙古族骨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 2019年 目的探讨蒙古族骨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发生与骨折愈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300例,依据民族不同分为蒙古族组与汉族组,各15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CY浓度,对比HCY水平及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固定方法、骨折部位等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蒙古族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组,且高HCY血症发病率比汉族组高(P<0.05);蒙古族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长于汉族组,且蒙古族组患者中高HCY者平均愈合时间比低HCY者长(P<0.05);经过校正年龄、吸烟、骨折类型等因素后发现,蒙古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血浆HCY水平有线性关系。结论蒙古族骨折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汉族患者,且骨折愈合时间比汉族患者长,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影响骨折愈合时间的关键因素。 林森 苏义拉图关键词:蒙古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骨折 愈合时间 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在多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治疗,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对2组围术期疼痛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 d、3 d及5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 70%,低于对照组的13. 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微创手术用于多节段颈椎病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苏义拉图 林森 陈欣 杨勇 刘刚 刘亚欧关键词:颈椎前路 微创手术 多节段颈椎病 颈椎病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Inter-Tan髓内钉及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命质量,并分析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老年患者分为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组(82例)和接骨板内固定术组(49例)。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问卷对所有患者在术后48~72 h进行生命质量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及综合评分的差异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Inter-Tan髓内钉组在躯体活动功能(PF)和疼痛(B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接骨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t=2.924;P<0.05)。在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中,年龄相对较低(OR=0.259,95%CI=0.110~0.608)、骨折类型为复杂性(OR=3.920,95%CI=1.835~8.374)、内科合并症(OR=2.164,95%CI=1.068~4.383)、功能结果较差(OR=4.276,95%CI=2.145~8.524)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躯体活动功能及降低疼痛方面优于接骨板内固定法。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及功能结果等客观因素。 方宇 杨勇 苏义拉图 刘刚 高斌礼 林森 田乐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生命质量 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1年 探讨体位复位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 例于 2020 年 4 月 -2021 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 A 、 B 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 B 组联合体位复位辅助治疗,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 B 组患者前椎、中椎及后椎椎体高度均较 A 组更佳,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均少于 A 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Cobb 角手术前后均无对比价值( P>0. 05 )。结论 将体位复位术应用到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椎体成形术辅助治疗中,可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及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高度及 Cobb 角,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术后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林森 李家祺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应用研究 王万祥 李英彬 谢晓亮 寿艳华 林森 该项目属于应用技术类。主要研究内容:该课题对8种CTA(MAGE-A1、MAGE-A3、CT9、CT10、NY-ESO-1、SSX-1、SSX-2、SXX-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表达较高的MAGE-1和...关键词:关键词:胃癌 基因表达 肿瘤睾丸抗原 肿瘤治疗 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明显移位的第5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01~2014-12采用髓内针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第5掌骨颈骨折病人共20例。均采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骨折,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7例获解剖复位,3例获功能复位。手术时间均25.4min(15~40min)。随访时间:3~8mo,平均5.5mo,手功能良好,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针固定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良好方法。 郭秀珍 高斌礼 林森 莫日格乐 田乐 苏荣 段文龙关键词:髓内针 基于PVP和PKP的脊柱骨折的有限元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骨质疏松造成脊柱骨折的病发率逐渐升高造成劳动力严重丧失,因而早期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目前,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为治疗脊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研究PKP和PVP两种疗法治疗脊椎三明治骨折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基于脊柱骨折三明治骨折有限元模型,构建治疗骨折的PKP及PVP有限元模型。在两种模型加载荷的工况下,分析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对PKP及PVP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实验表明,PVP模型治疗L1、T11三明治骨折,治疗前与治疗后情况相比,脊柱处胸腰段刚度变化不明显,夹心椎处最大应力变化及变形量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夹心椎前柱处应力集中现象无明显改观。而PKP模型脊柱处胸腰段刚度明显增加,夹心椎处的最大应力变化及变形量明显减少(最大应力减少36.71%)。因此PKP模型相较于PVP模型具有更好的力学特性。 郭秀珍 高斌礼 林森 方宇 田乐关键词:PVP 生物力学评估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析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运用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能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林森 高斌礼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