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牙周
  • 2篇正畸
  • 2篇疗效
  • 1篇修复术
  • 1篇牙列
  • 1篇牙列缺损
  • 1篇牙髓
  • 1篇牙体
  • 1篇牙体牙髓
  • 1篇牙折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炎
  • 1篇正畸术
  • 1篇正畸治疗
  • 1篇上前牙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前牙
  • 1篇桥修复
  • 1篇缺损

机构

  • 6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孙华
  • 2篇李仲贤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根管纤维桩系统用于口腔残根与残冠的临床修复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根管纤维桩系统用于口腔残根与残冠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103例(160颗患牙)口腔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各80颗患牙。实验组患者采用根管纤维桩修复,对照组则采取金属铸造桩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患牙一次修复成功率与总体随访结果。结果实验组患牙一次成功率(8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6,P<0.05);实验组患牙总体不良随访结果发生率(7.5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4,P<0.01)。结论根管纤维桩对口腔残根残冠的修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孙华李仲贤
关键词:残根残冠
牙周炎伴牙列缺损应用夹板式黏结桥修复的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牙周炎伴牙列缺损应用夹板式黏结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68例行牙周炎伴牙列缺损修复术患者,共8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修复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夹板式黏结桥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牙齿松动程度和龈沟出血指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值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夹板式黏结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孙华
基于CBCT的客家人群颏部移植骨块取骨量的测量
2025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梅州客家人群下颌颏部可取骨块的厚度及高度,为种植修复中骨量不足时自体骨移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782例梅州汉族客家人CBCT的下颌矢状面图像进行测量分析。观察指标:在牙体正中矢状面上,测量牙体长轴方向,根尖向根方5 mm中心点至唇侧皮质骨边缘的距离(UD)、下颌骨下缘向冠方5 mm中心处至唇侧皮质骨边缘的距离(DD)以及两者间的垂直距离(VD)。结果:下颌颏部可取骨块的厚度范围为(4.27±2.00)mm~(5.86±1.01)mm,高度位于(8.16±2.81)mm~(12.65±3.21)mm之间,下颌尖牙的UD均值为(5.04±1.49)mm~(5.36±1.52)mm,下颌第一前磨牙的UD均值为(4.87±1.51)mm~(5.18±1.54)mm,下颌中切牙的DD均值为(5.79±1.01)mm~(5.86±1.01)mm,下颌尖牙的DD均值为(4.87±1.09)mm~(4.94±1.00)mm,下颌第一前磨牙的VD均值为(9.17±2.88)mm~(9.51±3.02)mm,与对侧同名牙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组所有牙位下方V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各组之间的各牙位下方可取骨块的垂直距离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种植术前应仔细分析CBCT影像,精确判断下颌颏部可取骨块的厚度和高度,进而制定个体化的种植手术方案。
孙华王榆娴郭萌萌谢冰
关键词:自体骨移植骨增量
种植体周围炎对成骨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2018年
目的:利用体外分离培养的种植体周围炎来源和正常组织来源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观察炎性微环境对其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对OB功能的影响,期望能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首先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然后对细胞爬片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光镜下观察计数ALP阳性OB数,并将细胞爬片用茜素红进行钙结节染色,光镜下观察钙结节,计数并拍照,均用于成骨细胞鉴定;传代第三代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分别进行ALP活性检测及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现OB的形态学特征,ALP染色阳性,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钙化结节,此两项结果证实培养细胞为OB;传代细胞种植体来源的细胞,ALP阳性OB数量减少,钙结节数量及骨钙素数值降低。结论:种植体周围炎引发的炎性微环境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骨功能。
孙华李仲贤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成骨功能骨钙素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的16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牙采取常规断牙修复术,试验组患牙加施牙体牙髓正畸术,比较两组患牙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牙治疗成功率(51.25%)与总有效率(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0%,82.5%),无效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牙疼痛、牙冠移位与牙周炎单独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治疗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3.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孙华
牙周病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探讨牙周病应用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牙周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分析纳入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前牙槽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咀嚼能力,应用价值显著.
孙华张祖恩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周病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