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护理
  • 3篇患儿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重症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护理干预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氧
  • 1篇血氧饱和度
  • 1篇氧饱和度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不良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婷
  • 2篇张少华
  • 2篇陈清秀
  • 2篇蔡榕
  • 1篇李梅
  • 1篇彭明琦
  • 1篇蔡榕

传媒

  • 2篇贵州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9冠状病毒病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是COVID-19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本文就COVID-19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COVID-19对心血管损伤、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以及对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以期为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李婷赵丽蔡榕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儿科门诊注射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儿科门诊注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16例接受注射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10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疼痛程度评分以及舒适度评分差异,观察两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总依从性、一次性注射成功率、GCQ评分均高于常规组,FLACC疼痛评分则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门诊患儿采取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提高注射依从性和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也可减少疼痛感、提高舒适度,同时可缓解患儿家属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王丽李婷王芳婷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
重症肺炎患儿标准化急救中吸氧方案的优化及其急救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标准化急救中吸氧方案的优化及其急救效果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148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救护理,研究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结合优化的吸氧方案(吸痰前预吸100%氧气5 min)。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氧饱和度水平。结果 研究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止咳时间、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1%vs 16.22%,χ^(2)=4.485,P<0.05)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痰时、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和吸痰前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标准化急救护理结合优化的吸氧方案可加快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急救效果。
杨慧李婷赵丽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吸痰预吸氧
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雾化治疗儿童及家属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门诊雾化治疗儿童及家属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部行雾化治疗患儿240例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120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患儿与家属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对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接受门诊雾化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与家属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王丽李婷王芳婷
关键词:雾化治疗儿童心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和评价其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SVE患儿,根据6个月后的儿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C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SVE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VE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2.50%(51/120)。预后不良组病程和发热、惊厥持续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惊厥、应激性高血糖、中重度脑电图异常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脑脊液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热持续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延长、应激性高血糖、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和PCT、CRP升高为SVE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VE患儿预后不良预测模型方程:y=-16.463+0.376×病程+0.198×发热持续时间+0.353×惊厥持续时间+0.661×应激性高血糖+1.305×中重度脑电图异常+0.662×PCT+0.071×CRP,该模型H-L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SVE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93.51%。结论:病程、发热持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应激性高血糖、脑电图异常、PCT、CRP为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S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唐晓明赵丽赫连静靓吕月华李婷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脑炎儿童预后不良
脑电双频指数在儿童机械通气镇静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与镇静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评估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并接受机械通气的5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静脉咪达唑仑维持镇静,每4 h镇静唤醒1次,分别在达到镇静目标时、1 h、2 h、4 h、6 h、8 h、10 h、12 h记录BIS值、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就BIS值与镇静评分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BIS值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611,P<0.01),与SAS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1)。结论:BIS监测可以连续、客观、实时地反映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状态,并能指导镇静,保证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
陈清秀彭明琦李梅蔡榕张少华李婷
关键词:机械通气脑电双频指数RAMSAY评分SAS评分
一例Ⅰ型糖原累积症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的抢救与护理
2016年
目的:探讨Ⅰ型糖原累积症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的抢救与护理要点。方法以1例Ⅰ型糖原累积症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为对象,阐述临床观察的要点并总结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与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患儿在PICU治疗8 d,病情稳定,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结论严密监测病情,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护理,特别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张少华陈清秀李婷
关键词:护理多器官功能损害抢救
反刍性沉思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反刍性沉思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父母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儿的父母235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挫败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收集患儿父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220例SLE患儿父母完成调查,挫败感得分为33.42±10.15,与领悟社会支持、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r=-0.317和-0.289,均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r=0.13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类型、患儿病程、领悟社会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患儿父母的挫败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挫败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89%。结论:SLE患儿父母挫败感水平较高,医护工作者应给予关注,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较低、单亲家庭、患儿病程较长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低的父母,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SLE患儿父母的挫败感,目的性反刍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葛苏李成承李婷蔡榕
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挫败感领悟社会支持中介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