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洋洋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灸
  • 2篇针灸疗法
  • 2篇神经痛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评价
  • 2篇经痛
  • 2篇灸疗
  • 2篇灸疗法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督脉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穴位埋线疗法
  • 1篇腰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5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徐洋洋
  • 4篇丁德光
  • 2篇吴萍
  • 1篇齐凤军
  • 1篇周仲瑜
  • 1篇黄伟
  • 1篇黄国付
  • 1篇徐智强
  • 1篇张敏燕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临床研究对比毫火针点刺法与毫针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在PHN的疼痛缓解、睡眠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为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推广提供新依据,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化操...
徐洋洋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调脊通督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3周后的疼痛改善程度。结果:治疗1周、3周后,两组疼痛均较前缓解,但调脊通督针法组较常规针法组更为明显(P<0.05);其愈显率81.32%(74/91),总有效率94.51%(86/91)均高于常规针法组的55.32%(52/94)、82.98%(78/94),均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吴萍丁德光齐凤军黄国付徐洋洋张敏燕
关键词:针灸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夹脊穴
穴位埋线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可以对穴位进行持续性刺激,效果颇佳.穴位埋线已应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的治疗,并证实有较好疗效.
丁德光徐洋洋
关键词:皮肤病穴位埋线疗法疗效评价
三叉神经痛的证治方药规律探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证候及方药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来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收集的证候、方剂、单味中药规范化处理后录入Excel,运用频度分析法统计数据。结果纳入研究37篇,病例数2440例,共涉及7种证候,33首方剂,132味中药。证候以风邪侵袭、阴虚阳亢、瘀血阻络为主;方剂以自拟方为多;中药位居前3位依次为白芷、川芎、防风,药性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温多见,病变主要涉及脾、肝两脏。结论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当从风火瘀痰论治,以通络止痛为原则,多选用风药、活血化瘀药,重视虫类药,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入脾、肝经。
吴萍徐洋洋徐智强黄伟周仲瑜丁德光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药辨证方药规律
小议针灸与针刀治疗痛症
在痛症治疗上,针灸与针刀在指导理论、作用机制、治疗范围、治疗部位及选取原则和治疗效应上有各自的特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应将针灸与针刀各自的优势互补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徐洋洋丁德光
关键词:疼痛针灸疗法针刀疗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