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鸿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宫颈
  • 1篇阴道
  • 1篇阴道镜
  • 1篇阴道镜检
  • 1篇阴道镜检查
  • 1篇振动
  • 1篇振动机
  • 1篇振动机械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样病...
  • 1篇皮内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机构

  • 4篇长沙市妇幼保...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优生贝(北京...

作者

  • 4篇莫鸿英
  • 2篇王比男
  • 1篇李寒梅
  • 1篇郭海春
  • 1篇喻南慧
  • 1篇柳红艳
  • 1篇李玉飞
  • 1篇黎丽

传媒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PV感染及相应治疗对CINⅠ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相应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轻度(CIN 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CIN Ⅰ的患者220例,按照 HPV检测结果分为HPV低危型组( n =115)和高危型组( n =105)。并按照患者个人要求,其中低危组中78例采用药物治疗,37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高危组中35例采用药物治疗,70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 )、HPV以及阴道镜检查,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发现,HPV低危型LEEP刀手术治疗组无疾病进展病例,药物治疗组以及 HPV高危型LEEP治疗组均有1例疾病进展病例,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HPV高危型药物治疗组有3例疾病进展病例,与 HPV高危型LEEP刀手术治疗组比较,疾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 PV 低危型和 H PV 高危型组比较,两组疾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是CIN Ⅰ进展的高危因素,LEEP刀手术治疗对改善高危型 HPV感染的转归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莫鸿英喻南慧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阴道镜检查
miRNA221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干扰miRNA22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Siha,Siha-模拟物即(siha-mimic),阴性对照Siha-nc(mimic),Siha-抑制剂即(Siha-inhibitor),阴性对照Siha-nc(inhibitor)五组。采用q PCR、Western blotting、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对miRNA221在宫颈癌siha细胞株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结果:在siha-mimic组,miRNA221表达明显高于Siha组和Siha-nc(mimic)组,E-钙粘素(E-cadherin,E-ca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钙粘素(N-cadherin,N-cad)及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在Siha-inhibitor组,miRNA221表达明显低于Siha组和Siha-nv(inhibitor)组,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cad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干扰miRNA221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
莫鸿英李玉飞
关键词:宫颈癌E-钙粘素
基于转录组学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关键基因及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与正常蜕膜组织转录组的差异基因表达,探究其发病涉及的主要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URSA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通过GO、KEGG、GSEA、PPI网络分析等方法找到其关键差异基因及通路。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技术对关键差异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共筛到105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基因469个,下调基因588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T细胞活化、分化和免疫应答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抗原加工和递呈、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的关键节点基因主要与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及Treg细胞活化及抑制功能相关;其中DUSP1、MAFB、TIGIT、HLA-DPA1、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等可能是影响URSA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SNP芯片筛选出HLA-DPA1 rs1042866、HLA-DPA1 rs2567279及IL-2RA rs2025346等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HLA-DPA1 rs1042866的多态性变异(C>T)可能降低了URSA的发病风险(P<0.05),而HLA-DPA1 rs2567279的多态性变异(T>C)及IL-2RA rs2025346的多态性变异(G>A)则可能提高了URSA的发病风险(P<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组织与正常蜕膜组织转录组的基因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DUSP1、MAFB、TIGIT、HLA-DPA1、IL-2RA等可能是影响URSA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HLA-DPA1 rs1042866、rs2567279及IL-2RA rs2025346基因位点多态性变异可能与URSA的发病风险有关。
肖润颖肖建华王比男李寒梅郭海春莫鸿英黎小弟任懂平付枭柳红艳黎丽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基因表达谱
负压振动机械刺激技术治疗女性会阴部瘢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负压振动机械疗法对会阴部瘢痕的治疗效果,为负压振动机械疗法治疗产妇会阴侧切瘢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60例会阴侧切皮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负压振动理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而不采取任何瘢痕治疗手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瘢痕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产后2.5个月)时,治疗组产妇会阴侧切瘢痕VSS和VAS评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产后4.5个月)时皆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产妇会阴侧切瘢痕的修复受年龄和时间的影响明显。结论:负压振动机械刺激技术对产妇产后会阴瘢痕修复疗效显著,是一种无创、高效、安全的修复产妇会阴侧切瘢痕的治疗方法。
王比男黄倩曾硕谭快玲莫鸿英
关键词:负压振动机械刺激瘢痕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