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颖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梗死
  • 6篇干细胞
  • 5篇骨髓
  • 4篇心肌
  • 4篇间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质
  • 4篇骨髓间质干细...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死区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移植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区
  • 2篇电生理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跳
  • 2篇心跳骤停
  • 2篇心脏

机构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申颖
  • 9篇刘唐威
  • 9篇钟国强
  • 7篇杨国勋
  • 4篇巫相宏
  • 4篇李金轶
  • 3篇宁宗
  • 2篇卢俊宇
  • 2篇黄凯
  • 2篇何金龙
  • 2篇张景昌
  • 2篇宋红星
  • 2篇郑君慧
  • 2篇张先位
  • 2篇陈蒙华
  • 1篇钱静
  • 1篇杨曦
  • 1篇庞玉生
  • 1篇龙晓弘
  • 1篇李健玲

传媒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Cx43/Cx45的变化及其对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后缝隙连接蛋白(Cx)43、45表达的变化,探讨Cx在AMI后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MI+生理盐水组及AM...
许为炎钟国强刘唐威李金轶申颖巫相宏宁宗杨国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心肌梗死CX43CX45
文献传递
窒息性心跳骤停家猪心脏节律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成年家猪在诱导窒息性心跳骤停过程中心脏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16头成年家猪在呼气末夹闭气管,直至动脉搏动压消失,造成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后,再延长窒息8min,随即开始常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CPR 3 min后给予肾上腺素0.045mg/kg静脉注射。复苏20min内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家猪定义为CPR成功,反之界定为死亡。记录各动物从窒息前到CPR开始即刻的心电图。结果达到心跳骤停标准的即刻,16头家猪中2头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4头表现为全心停搏(asystole),其余10头呈现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在施行CPR前的8min非干预时间内,原呈现PEA的10头猪中7头转变成VF。施行CPR的即刻,9头猪表现为VF,3头表现为PEA,4头表现为全心停搏。结论绝大多数成年家猪在诱导窒息性心跳骤停过程中发生PEA,但在延长窒息时间后PEA绝大多数转变为VF。
申颖刘唐威陈蒙华卢俊宇郑君慧何金龙张先位
关键词:心跳骤停窒息心脏节律
虚拟现实技术在超重和肥胖治疗中的作用:荟萃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超重和肥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及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5月。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评估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分析VR在超重和肥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6项RCT研究,包含476例患者。VR组与对照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VR组与面对面组比较,体重下降效应量为-0.42(P=0.92);VR-认知行为治疗(CBT)组与住院营养组比较,体重下降效应量为-0.60(P=0.79);VR-CBT组与住院营养组比较,BMI下降效应量为-0.45(P=0.69)。VR-CBT组与CBT组的体重、BMI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VR-CBT组与住院营养组的随访1年体重、身体满意度量表(BSS)评分、体像回避量表(BIAQ)评分及轮廓画评分量表(CDR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VR-CBT组与CBT组的随访1年体重、BSS评分、BIAQ评分及CDR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R与面对面干预、住院营养干预、CBT干预相比,并未展现出可替代传统疗法治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优势,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价其有效性。
陈培萌申颖雷相国何许冰梁睿莹顾劲梅杨曦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肥胖超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Cx43、Cx45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后能否改善梗死心肌Cx43、Cx45的异常表达。方法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H)、心梗注射生理...
温丽娜钟国强刘唐威李金轶申颖巫相宏宁宗杨国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心肌梗死CX43CX45
文献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心肌梗死区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能机制。方法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1~2h,将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MSCs注射至心肌梗死区,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宿主心肌内存活的MSCs,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梗死区的超微结构。结果MSCs组梗死心肌内可见BrdU阳性细胞。电镜下,MSCs组可见幼稚的细胞:胞核大,染色质颗粒细而均匀,以常染色质为主,可见由肌微丝刚形成的小肌原节和发育程度不同的肌原纤维,部分与正常心肌形成缝隙连接。和MSCs组比较,AMI组可见肌纤维断裂、坏死严重,线粒体肿胀,内有黑色绒球状颗粒。结论MSCs移植能减轻心肌细胞坏死,并有可能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来修复梗死心肌。
杨国勋刘唐威钟国强申颖梁莹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超微结构
猪窒息性心跳骤停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夹闭气管导管建立稳定的猪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为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16头健康成年家猪,体重20~30kg,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右侧颈外静脉插管、右侧股动脉插管,在呼气末夹闭气管插管,当达到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标准后,维持8min,然后开始常规心肺复苏。结果:夹闭气管插管后10~15min内,16头家猪均达到心跳骤停标准,诱导成功率为100%。心跳骤停8min后施行常规心肺复苏,5头猪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其余11头死亡。结论:该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具有满意的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实验研究的需要。
申颖刘唐威陈蒙华卢俊宇郑君慧何金龙张先位
关键词:窒息心跳骤停动物模型
阿托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VSMC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家兔动脉硬化时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家兔分为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组、阿托伐他汀组,HE染色观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TUNEL检测VSM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原位杂交法检测兔胸主动脉BKCaβ亚单位KCNMB1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胸主动脉内膜显著增厚,呈较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阿托伐他汀组VSMC凋亡指数较正常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升高(36.51%±1.53%比6.80%±1.08%、27.83%±1.36%,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KCNMB1基因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调(105.12±5.50比147.33±5.76,P<0.01),而阿托伐他汀组KCNMB1基因的表达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增加(116.43±6.92比105.12±5.50,P<0.01);阿托伐他汀组p-ERK1/2表达量低于动脉粥样硬化组(0.90±0.14比3.48±0.9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诱导动脉粥样硬化VSMC凋亡,该现象可能与其上调BKCa的KCNMB1基因表达及抑制ERK信号途径磷酸化有关。
杨国勋傅华军刘唐威李健玲申颖钱静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ERK信号通路
去迷走神经效应对心房颤动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去迷走神经效应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将16只成年健康犬随机分成切除脂肪垫组和保留脂肪垫组,心外膜缝植动物起搏器后快速起搏犬心房,观察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其离散度(AERPd)、心房颤动诱发率、持续时间等。结果两组持续心房起搏6周后,起搏器停止工作0、3、7h,保留脂肪垫组AERP和AERPd分别为(115±19)ms、(126±24)ms、(132±19)ms和(440±55)ms、(480±47)ms、(40±69)ms,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留脂肪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脂肪垫组持续性心房颤动诱发率714%,持续时间(52±62)min,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切除脂肪垫组未诱发出持续性心房颤动。结论去迷走神经可减少实验犬心房颤动诱发率及控制持续时间。
钟国强宋红星张景昌王炎李金轶申颖
关键词:心房颤动迷走神经脂肪垫
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被引量:4
2004年
钟国强申颖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信号传导心脏电生理学
去迷走神经效应在心房颤动消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去迷走神经在心房颤动(房颤)消融中得应用。方法我们通过把16只成年健康实验犬随机分为两组(n=8),即切除SVC-AO脂肪垫组(达到去迷走神经效应)和保留SVC-AO脂肪垫组。在心外膜缝植动物起搏器(起搏模式AO...
钟国强宋红星张景昌王炎李金轶申颖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