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红卫 作品数:31 被引量:27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陕西定边地区2400aBP以来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及环境变化 本文通过对黄土//沙漠过渡带定边地区苟池剖面的高分辨率的花粉分析,结合现代花粉代表性研究结果,基于7个AMS ~/(14/)C和2个常规~/(14/)C年代数据重建了2400 cal.B.P.以来定边的植被与气候变化,并... 蒙红卫关键词:高分辨率 花粉记录 文献传递 混合成因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判识标志 本文以云南恩洪煤层气为实例,研究此类煤层气地球化学组成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而提出相关的判识标志与指标。运用气体同位素示踪、煤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与煤热模拟产气实验等方法,对产次生生物气煤层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微生物降解特征、次生... 陶明信 刘朋阳 马玉贞 蒙红卫 王彦龙关键词:煤层气 地球化学特征 全新世中国典型地区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与新石器文化关系 被引量:3 2020年 新石器文化与全新世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筛选出的中国典型地区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和具有年代数据考古遗址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1)典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变化与新石器文化之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期的生态环境宜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2)东亚季风是影响典型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水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发展;3)约4.3~4.2 ka BP的全球事件在典型地区表现明显,太阳辐射减少和东亚冬夏季风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典型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和新石器文化衰退乃至消失的主要因素;4)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考古遗址的系统测年、生态环境与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等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王凯 马玉贞 李丹丹 蒙红卫 郭超关键词:花粉组合 考古遗址 全新世 生态环境 2015~2016年洱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洱海流域建设和生产、生活规模的快速扩展,对洱海水质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为了解和认识其水质现状和变化过程,我们对洱海进行了定位水质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洱海的湖水受到风浪的强烈影响,较浅的南部湖区混合度>北部湖区>中部湖区。作为高原浅水湖泊,洱海不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但是7月份在中部湖区与北部湖区出现温跃层和湖上层的混合现象;水温的季节变化影响叶绿素a的变化,较浅的南部湖区更易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如风力、吹程、湖流)等多重影响;洱海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存在季节变化,表现为1月份高而7月低;洱海的pH值季节性差异较明显,就监测月份而言,1月份的pH最低,pH值易受水生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7月在湖泊水体中波动较大;洱海水体10月份的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浓度和pH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洱海水体中的浊度在季节性变化中受水体深度以及浮游动植物量的影响较大。洱海不同湖区水体的温度(Temp)、叶绿素-a (Chll-a)、溶解氧(DO)、pH以及浊度(Turbid+)的季节性(1月、4月、7月和10月)变化特征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合总氮和总磷数据进行营养化评估,结果显示洱海处于中营养化阶段。 朱梦姝 张虎才 常凤琴 李华勇 段立曾 蒙红卫 毕荣鑫 路志明关键词:洱海 水质参数 气温 风浪扰动 空间异质性 基于云南水库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 2019年 土壤侵蚀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云南文山州水库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其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文山州各区域水库粒度变化特征及周边的土壤侵蚀状况。33个水库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粉砂(2~63μm)占优势,含量在80%~90%,黏土(<2μm)平均含量为10%,粗砂(250~2000μm)平均含量为3.96%,细砂(63~250μm)的含量极少,仅个别达到1%~2%。各水库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3.8~22μm不等,约有一半的水库沉积物平均粒径在6~8μm;分选系数绝大多数都在1.0~2.0,分选较差;偏度SK大部分在-0.1~0.1,峰态除红舍克水库外均在0.9~1.11。分析结果表明,库区的土壤侵蚀程度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明显,而与水库距大型居民点的距离关系密切,即人类活动越强烈的区域水库周边土壤侵蚀越严重,可见文山州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 温志明 蒙红卫 孙启发 秦鼎关键词:粒度分析 土壤侵蚀 水库沉积物 基于树轮重建的宁夏河东沙地西部公元1899年来年降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2010年 在分析我国季风区西北缘宁夏河东沙地西部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树轮宽度指数与年降水量的转换方程。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比较稳定,重建结果合理可靠。公元1899年来降水量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降水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年际间干湿变化明显,20世纪40-80年代间降水波动幅度变小且频率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降水变化波动幅度又趋于增大且频率减小;与昌灵山、贺兰山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变化对比分析发现河东沙地西部的降水量变化与周边地区气候演变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宁夏河东沙地西部20世纪1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初期、20世纪末以及2004-2006年的相对干旱时期有利于该区沙漠化范围的扩大,对该区沙漠化治理不利,而20世纪初期、20世纪10年代末期、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90年代的相对湿润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暖干化趋势,有利于沙漠化范围的缩小。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河东沙地西部1899年来降水量变化存在2~4 a、5~7 a和10 a左右变化周期。 王亚军 高尚玉 马玉贞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关键词:树轮宽度 年降水量 宁夏大罗山表土样品中主要花粉类型的代表性 被引量:20 2013年 基于宁夏大罗山(森林岛屿)及其周边地区69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分析的数据,计算得到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和花粉百分比含量。通过分析表明:禾本科和蒿属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呈强相关,花粉的出现能够指示母体植物在当地的生长;桦木属、藜科、云杉属和松属花粉类型具超代表性,但若花粉百分比含量较高仍可以表征母体植物在当地的生长;菊科、蔷薇科、瑞香科、旋花科、榛属、莎草科、大戟科、唇形科、豆科、木樨科、杨属、柳属、蒺藜科和伞形科花粉与植被的关系呈弱相关,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十字花科和柽柳科花粉与植被无相关性,花粉的出现和百分比含量都不能作为母体植物出现的指标。以上结果可为化石孢粉记录的解释提供依据。 伍婧 马玉贞 桑艳礼 蒙红卫 胡彩莉关键词:花粉 植被 关于煤层中次生生物气的生成问题 2012年 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现实的补充资源,而且具有能源、减灾与环保三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在早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煤层气基本都属于热成因气。Scott等(1994)认为美国圣胡安盆地存在次生生物气(secondary biogenic gases)。所谓次生生物气,是指在成煤后,煤层被抬升到浅部,在适宜条件下在煤层中形成的微生物成因的煤层气。自圣胡安盆地之后,先后在波兰、土耳其、加拿大等国的有关含煤盆地内也陆续发现含有这种煤层气。陶明信等(2000,2005,2007,2012)也先后在我国安徽淮南、山西李雅庄和云南恩洪等地发现了次生生物气并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与成因类型研究。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可显著提高煤层的含气量,现有的研究与发现已证明其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由于煤层中次生生物气的发现时间较短,研究程度还很有限,目前主要限于其地球化学组成与判识方面的研究,还有许多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微生物究竟利用煤岩中的哪些物质形成次生生物气,而煤层中又是否含有丰富的此类物质而可形成大量的次生生物气?加之国内学术界曾存在一种推测:认为细菌不能分解煤岩(固体)物质,故煤岩(中)不可能再生成(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因此,煤岩中究竟能否生成(次生)生物气,且是哪些母源物质通过什么具体途径所生成,是需要具体研究的关键性基础问题。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较系统地研究了煤层中形成次生生物气的母源物质,并通过气体地球化学示踪方法,追索次生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相关的形成机理或形成过程。本摘要概述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初步认识如下:①含次生生物气的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随着次生生物成因甲烷的生成及其含量的增加,煤层气的组分变干,C_1/C_(1-n)值一般约为0.95,甚至为特干气;甲烷的δ^ 陶明信 马玉贞 蒙红卫 刘朋阳关键词:煤层气 母质 滇中阳宗海流域13000年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 阳宗海地处西南季风边缘的滇中高原,其流域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本文以取自阳宗海的YZH-1钻孔1020 cm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以7个树叶和木屑测得AMS 14C测年建立钻孔年代框架,对阳宗海湖泊钻孔沉积物进行高分辨率的花... 王敏 孙启发 蒙红卫 黄林培 张虎才 沈才明关键词:花粉 植被演替 气候变化 森林火灾 文献传递 滇西南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是化石花粉数据准确解释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关键,在滇西南地区由于季风和海拔的影响分布着多个植被区且每个植被区内植被类型差异较大,为了给滇西南湖泊钻孔的化石花粉提供准确的类比物,必须进行湖泊(水库... 张国富 沈才明 蒙红卫 黄林培关键词:滇西南 湖泊表层沉积物 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