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伟 作品数:7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哮病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疗法、穴位注射、舒利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近期)、停止治疗3月后(远期)三个时间点的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肺功能,并记录3组近、远期疗效情况。结果:在哮喘症状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方面比较:A组近期、远期与B组、C组同期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近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B组(80.00%)和C组(66.67%),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远期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B组(76.67%)和C组(63.33%),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缓解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李斌 尹莹 罗光伟 陈奇志 梁亚光 莫松雅 黄白银关键词:穴位疗法 哮病 肺咳停对慢性咳嗽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王爱利 罗光伟 万军 徐芳不同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唾液酸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不同肿瘤标志物及血清唾液酸在肺癌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否转移,将127名肺癌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分析肺癌标志物CEA、NSE、CA125、CYFRA21-1、SCC及血清唾液酸(SA)在不同组别中的变化,并比较127名肺癌患者与35名健康对照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肺癌患者5种肿瘤标志物及S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年龄≥75岁组肺癌患者血清SA较其他两个年龄组患者均升高,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女性肺癌患者CA125水平较男性患者明显升高,而SA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Ⅱ-Ⅳ期患者血清SA水平较I期患者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水平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明显升高,其中腺癌患者CEA、CA125水平明显高于鳞癌患者,而SCC水平明显低于后者,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转移的肺癌患者中CEA水平较无转移患者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肿瘤标志物及SA在肺癌患者不同疾病状态具有明显差异,对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可能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王爱利 罗光伟 万军 徐芳 黄小龙 毛先明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血清唾液酸 肺癌 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针灸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之上结合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哮喘症状积分、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ECP、IL-5、IL-10、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哮喘症状积分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FEV1、PEF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组ECP、IL-5、IL-10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CD_4^+、CD_4^+/CD_8^+水平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ECP、IL-5、IL-10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李斌 尹莹 罗光伟 贾珉 邹燃 王琼关键词:穴位疗法 支气管哮喘 唾液酸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4例非重症CAP患者作为CAP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34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将CAP组患者分为无肺脓肿及败血症患者113例(无并发症组)和合并肺脓肿及败血症患者21例(有并发症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唾液酸、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降钙素原(PC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AP组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与其他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血清唾液酸、CRP、WBC计数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有并发症组患者血清唾液酸、CRP、WBC计数及PCT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而SOD水平均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CAP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与WBC计数及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26,P=0.01;r=0.64,P〈0.01),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9,P〈0.01)。无并发症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与PCT水平无相关性(r=0.12,P=0.23);有并发症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可以作为非重症CAP患者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尤其在鉴别合并肺脓肿及败血症的非重症CAP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 王爱利 罗光伟 万军 徐芳关键词:唾液酸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穴位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穴位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人选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疗法,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共治疗4周。观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近期)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远期)的哮喘控制测试(ACT)积分、治疗1个月后(近期)哮喘控制情况(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以及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近期)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远期)的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并对2组患者的ACT积分、近期疗效及IL-5和IL-10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CT积分分别为(14.11±3.24)和(13.75±3.02)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近期和远期的ACT积分[(21.56±1.81)和(24.03±0.78)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8.71±1.63)和(22.15±0.9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近期控制哮喘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且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近期和远期的1L-5和IL—10炎症因子的含量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疗法通过调节IL-5和IL-10炎症因子含量水平,降低气道炎症,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斌 谢俊刚 陈奇志 尹莹 罗光伟 贾珉 梁亚光关键词:穴位疗法 哮喘 白细胞介素 雷公藤甲素通过IL-10/Th17细胞调节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辅助性T17(Th17)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雷公藤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哮喘组给予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雷公藤甲素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40μg/(kg·d)雷公藤甲素腹腔注射干预,地塞米松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1 mg/(kg·d)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干预。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小鼠气道炎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1)。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IL-10浓度较哮喘组明显升高,Th17细胞比例较哮喘组明显下降,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 <0. 05),而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IL-10对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减轻气道周围炎症,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王爱利 王蓓蓓 罗光伟关键词:哮喘 雷公藤甲素 IL-10 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