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静

作品数:4 被引量:8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血清
  • 1篇炎性疼痛
  • 1篇原纤维
  • 1篇源性
  • 1篇镇痛
  • 1篇射频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神经源性疼痛
  • 1篇神经阻滞
  • 1篇酸性蛋白

机构

  • 4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辰
  • 4篇刘先岭
  • 4篇王静静
  • 2篇柴军
  • 1篇叶建新
  • 1篇王培山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脉冲射频对神经源性疼痛大鼠脊髓GFAP、PICK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对神经源性疼痛(NP)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激酶C-α1相互作用蛋白(PICK1)水平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性手术组、模型组、脉冲射频2 Hz组、4 Hz组、8 Hz组,每组30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4 d记录各组大鼠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抽取各组大鼠脊髓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脊髓中GFAP蛋白、PICK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2 Hz组、4 Hz组、8 Hz组术后1、3、7、14 d TWL、MWT水平显著短于假性手术组(P<0.05),模型组显著短于射频2 Hz组、4 Hz组、8 Hz组(P<0.05);随着射频频率增加,TWL、MWT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射频2 Hz组、4 Hz组、8 Hz组脊髓术后1、3、7、14 d GFAP、PICK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性手术组(P<0.05),模型组高于射频2 Hz组、4 Hz组、8 Hz组(P<0.05);而射频组中随着作用频率的增加,脊髓GFAP蛋白、PI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脉冲射频能有效减轻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所致NP大鼠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能有效抑制脊髓GFAP、PICK1表达;随着射频频率的增加,效果越理想,射频对NP有治疗效果。
刘先岭王培山智明明王静静陈辰
关键词:脉冲射频神经源性疼痛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血清Th细胞因子、P物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HZ)患者血清Th细胞因子、P物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HZ的机制。方法选取HZ患者100例(研究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研究组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泛昔洛韦治疗;检测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Th细胞因子(Th1细胞因子IL-2、γ-IFN,Th2细胞因子IL-4、IL-5、IL-10、TNF-α)及P物质,评价研究组治疗前后VAS,记录研究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脱痂时间。结果研究组血清Th1细胞因子低于对照组(P均<0.05),Th2细胞因子、P物质高于对照组(P均<0.05);A、B组Th1细胞因子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Th2细胞因子、P物质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B组治疗后Th1细胞因子较A组高(P均<0.05),Th2细胞因子、P物质较B组低(P均<0.05);B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脱痂时间均短于A组,P均<0.05。结论泛昔洛韦通过改善HZ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刘先岭王静静智明明陈辰叶建新
关键词:带状疱疹泛昔洛韦利巴韦林TH细胞因子P物质
CCR2可能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大鼠炎性疼痛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和c AMP-PKA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疼痛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每组24只,各组大鼠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分别于处理前(T0)、注药后1 d(T1)、3 d(T2)、5 d(T3)和7 d(T4)时,对左侧后足底双足机械缩爪阈值(mechanical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进行测定;分别于处理后T2、T3和T4时,利用ELISA法测定背根神经节细胞中c AMP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CR2、PKA和CREB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 CREB蛋白在背根神经节中表达。结果:与T0时相比,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低于假手术组,CCR2抑制剂组大鼠T1-4时MWT均高于炎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疼痛组和CCR2抑制剂组大鼠T2-4时c AMP、CCR2 m RNA、PKA m RNA、CREB m RNA及p CREB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CCR2抑制剂组大鼠T2-4时c AMP、CCR2 m RNA、PKA m RNA、CREB m RNA及p CREB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炎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中CCR2在炎性疼痛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CR2可能通过c AMP-PKA信号通路而参与炎性疼痛的发生。
刘先岭智明明王静静陈辰柴军
关键词:炎性疼痛背根神经节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1
2017年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3)和复合组(n=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和48 h时VA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_0)、气管拔管即刻(T_1)、术后24 h(T_2)、48 h(T_3)和72 h(T_4)时,监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_(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刘先岭智明明王静静陈辰柴军
关键词:神经阻滞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