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125 I粒子条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125 I粒子条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介入科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PTCD胆道引流为对照组(30例),PTCD胆道引流联合125 I粒子条为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PTCD管留置时间、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总生存期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留置PTCD管时间为(89.77±33.77)天,对照组留置PTCD管时间为(108.40±36.00)天,治疗组留置PTCD管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3例因胆道通畅行PTCD管拔除,PTCD管拔除率76.67%,对照组有12例因胆道通畅行PTCD管拔除,PTCD管拔除率40.00%,治疗组PTCD管拔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A242都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GT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生存期为(231.43±92.55)天,对照组总生存期为(140.93±68.38)天,治疗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并发症:胆道感染2例、胆漏0例、胆汁性腹膜炎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胆道感染3例,胆漏1例,胆汁性腹膜炎0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CD胆道引流联合125 I粒子条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且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125 I粒子条没有明显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俞雪刘艳沈天皓刘建铭周诚蒋霆辉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细胞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 恶性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指由于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侵犯胆管,导致胆管机械系梗阻,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MOJ可通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细菌内毒素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出现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后者又可加重屏障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MOJ在中医属于“黄疸”病范畴,其中医治法为从脾胃治运化失常,清肝胆之热以退黄。该文章通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对该疾病的诊治意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 刘建铭刘艳俞雪蒋霆辉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功能中医药治疗
- D-二聚体与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清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复发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胰腺癌患者和68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且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TNM分期、复发转移、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表达水平[(5.76±0.49)mg/L]明显高于胰腺炎患者[(0.44±0.08)mg/L](P<0.001),且临床分期越高,D-二聚体表达水平越高(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2)、T分期(P=0.005)、远处转移相关(P=0.001)相关。D-二聚体低表达组中位OS(24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3个月)(P=0.02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表达水平(P<0.001)、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44)、远处转移(P=0.023)均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01)、临床分期(P=0.002)是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
- 刘艳戴永洲姚文亿刘兰涛李秋营蒋霆辉
- 关键词:D-二聚体胰腺癌预后
- 姜黄素对肝癌大鼠碘油栓塞后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及其磷酸化形式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碘油栓塞后生存时间、肿瘤生长率及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 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建模成功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碘油组、姜黄素组、碘油联合姜黄素组,根据组别经肝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超液态碘油和(或)姜黄素,观察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边缘组织中STAT3及p STAT3表达水平。结果碘油联合姜黄素组与模型组、姜黄素组、碘油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姜黄素组、碘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组、姜黄素组、碘油组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姜黄素组、碘油组肿瘤生长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碘油联合姜黄素组肿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碘油联合姜黄素组STAT3及p 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碘油栓塞后肿瘤组织中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 STAT3表达水平,同时本实验提示姜黄素与碘油栓塞联合治疗肝癌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陈越蒋霆辉刘艳茅爱武
- 关键词:姜黄素移植性肝癌模型碘油栓塞
- 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自制的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口袋组和背心组,每组50例。口袋组使用传统皮硝袋外敷,背心组使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外敷,其他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比2组患者舒适度、瘙痒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前2组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后口袋组舒适度评分为(65.90±7.95)分,背心组为(77.04±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P<0.01);试验后口袋组瘙痒程度为(12.72±3.95)分,背心组为(8.00±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P<0.05);试验后口袋组住院天数为(15.86±5.83)d,背心组为(11.02±3.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1)。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皮硝外敷时,采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瘙痒及住院天数,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江丽峰郝平徐蕾邵永萍孙文琦姚凌峰刘艳
- 关键词:胰腺炎皮硝住院天数
- ^(125)I粒子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评价^(125)I粒子联合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对中晚期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P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的76例患者采用信封封藏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最终纳入67例,观察组为^(125)I粒子联合TAI(31例),对照组为TAI(36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8.4%,对照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3.9%,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23.06%、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观察组、对照组OJ发生率分别为19.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CA199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联合TAI可以有效缓解中晚期PC癌痛,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周诚沈天皓蒋霆辉俞雪刘艳
- 关键词: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
- 集束化护理在ICU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重症监护室(ICU)综合征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并发症症状。本研究对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集束化护理对策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马婷刘艳郁秋华
-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综合征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 结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正逐年上升。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虽然放化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后期耐药和患者自身不耐受等问题使得结肠癌的治疗收效甚微。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常合并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结肠癌肝转移的首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本文对结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周诚刘艳沈天皓俞雪蒋霆辉
-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动脉灌注化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碘125粒子射频消融
- 消瘤方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及miR-532-3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消瘤方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miR-532-3p、β-连环蛋白mRNA(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同时,纳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R-CHO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瘤方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个化疗周期。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检测所有纳入受试者的血清白介素(IL)-2、IL-4、IL-6、IL-10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iR-532-3p、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iR-532-3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iR-532-3p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miR-532-3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④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4、IL-6、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IL-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IL-4、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瘤方联合化疗治疗DLBCL,能有效抑制肿瘤,改善临床症状和肿瘤微环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532-3p、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有关。
- 刘艳李昌桂马小淋李捷凯邵雅聪陆皓周永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消瘤方肿瘤微环境
- 健脾化湿方对恶性肠梗阻患者生存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对恶性肠梗阻患者生存期及免疫指标影响。方法将63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予以鼻肠管减压及西医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健脾化湿方,治疗周期28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CD3^+,CD4^+,CD8^+,CD4^+/CD8^+值,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腹痛腹胀情况。结果治疗2周期后,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值均高于对照(P<0.001),CD8^+,CRP值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CD4^+/CD8^+值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升高。治疗组生存期4~39周,中位生存期13周,观察组生存期3~30周,中位生存期16周,治疗组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延长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提高生活治疗,改善免疫功能状态。
- 刘艳孙贤俊蒋霆辉李秋营姚文艺戴永州
-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健脾化湿方生存期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