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的影响。方法:20只昆明小鼠(35±5)g随机分为TPO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于最后一次注射后12h收集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及外周血有核细胞(PBNC),检测BMNC细胞周期,以106/cm2 BMNC、105/cm2 PBNC的密度分别接种,培养并计数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FU-F)。结果:1TPO组BMNC、PBNC细胞数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3.00~63.50)×105/ml,(6.80~12.46)×105/ml(P〈0.05)。2BMNC细胞周期显示,TPO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5.44%~7.32%(P〈0.05)。3TPO组骨髓来源CFU-F集落数较对照组增加6~9倍(P〈0.05)。4TPO组培养PBNC观察到CFU-F样集落形成,但对照组没有。结论:TPO可以促进骨髓MSCs动员到外周血,但动员能力有限。
- 柴海霞王锋程范军罗强郑苏
-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动员
- 病因不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明确初诊病因不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方法:对30例经过相关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全血细胞减少且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30例病因不明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7(6~48)个月,其中28例病因得以最终明确,占93.3%。结论:随访是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有效方法之一。
- 宋斌章正华夏云金柴海霞陈雁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症随访观察
- 采用排队论优化十堰市某医院门诊采血技师配置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运用排队论分析十堰市某医院门诊采血技师配置的合理性,比较门诊采血技师配置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方法:运用工时测量法和排队论模型,计算门诊采血排队系统中的各项运行指标,得出合理的技师配置;运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每周一至周二上午配置6名技师较为合理;周三至周日上午配置5名技师较为合理。根据排队论分析并调整技师排班后,门诊采血窗口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排队论方法可以合理配置采血室的工作人员,同时为研究患者满意度提供新的方向。
- 柴海霞刘菊英王锋罗强谢飞郑苏姚红
- 关键词:门诊患者满意度排队论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urvivin、VEGF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及骨髓Survivin、VEGF表达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6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血清Survivin、VEGF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VEGF阳性率。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VAD联合沙利度胺治疗4周期后患者血清Survivin、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urvivin、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初诊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urvivin、VEGF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血清Survivin、VEGF在不同疗效组有差异,疗效良好组与疗效较差组差异比较,P<0.05。骨髓中Survivin与VEGF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与疾病疗效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及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增加,二者表达水平与疾病疗效密切相关。二者存在协同关系,可作为评估疗效、预后指标。
- 李章志柴海霞何圆圆宋斌刘瑜万楚成
- 关键词:VEGFSURVIVIN多发性骨髓瘤ELISA
- 以血尿为首发症状1例妊娠性绒癌临床分析合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妊娠性绒癌肾转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妊娠性绒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前血β-HCG水平>10 000 IU/L,化疗后血β-HCG水平为2.84 IU/L。结论血β-HCG水平的检测对妊娠性绒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化疗仍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 王锋柴海霞张丽萍张琴
- 关键词:绒癌葡萄胎肾转移
- 不同剂量TPO对小鼠骨髓MSC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 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 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g,每日1次,连用5日。每组分别于最后1次注射后12小时收集小鼠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以106/cm2接种、培养并计数原代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中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并鉴定CFU-F的表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获得的BMNC、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和CFU-F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3个剂量中以50μg/kg TPO组增加最明显,但50μg/kg组的CFU-F集落数与100μg/kg TPO组的CFU-F集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样MSC具有成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论:TPO促进BMNC数、CD90+、CD105+细胞数和CFU-F集落数增多,即促进骨髓MSC的增殖,但是TPO促进骨髓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柴海霞程范军刘岐焕唐俊明杨建业王家宁
-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 垂体后叶素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容易出现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重症感染,部分患者可并发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时静脉泵入垂体后叶素、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是首选。垂体后叶素较常见副作用有血压升高、腹痛、恶心、频繁便意,但导致失语、构音障碍、谵妄等神经精神障碍较少见,现报道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好转,停垂体后叶素治疗72 h后,突发构音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
- 李章志许翠柴海霞刘瑜万楚成夏云金
-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低钠血症迟发性脑病脱髓鞘
- 化疗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化疗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方法:将74例初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加化疗组(简称治疗组,38例)及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36例), 观察两组缓解率、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变化及 T 淋巴细胞...
- 万楚成姜铧张霞夏云金章正华杨华强雷春霞柴海霞
- 文献传递
- 缺铁性贫血继发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EPO、TPO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检测缺铁性贫血(IDA)继发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清EPO、TPO水平,探讨IDA继发血小板增多与EPO、TPO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确诊为IDA患者(其中44例伴血小板增多及78例血小板数正常)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4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EPO、TPO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治疗3月后,再次检测血小板升高组患者血清EPO、TPO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结果:初诊时IDA伴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血清EPO水平较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正常组患者EPO水平轻度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增多组TPO水平轻度升高,与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A伴血小板增多组经过3个月铁剂治疗,贫血纠正,血小板恢复正常,血清EPO、TP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IDA)继发血小板增多患者,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小板增多密切相关;血清TPO水平只轻度升高;EPO与TPO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导致血小板升高。
- 李章志柴海霞张霞万楚成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增多TPOEPO
- 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取材,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动员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35±5)g随机分为TPO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TPO组腹腔注射TPO50μ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g,均连用5d。每组分别于最后一次注射后6 h、12 h、168 h收集并计数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BMNC)和外周血有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nucleated cell,PBNC),同时以10~6/cm^2 BMNC、10~5/cm^2PBNC的密度分别接种,培养并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PO组BMNC、PBNC细胞数分别增加(21.25~63.50)×10~5/ml,(4.40~12.46)×10~5/ml(P<0.05);TPO组骨髓来源CFU-F集落数增加了3~9倍(P<0.05),以12h所获集落数最多;在所有的外周血培养中,只有6 h和12 h TPO组观察到CFU-F样集落形成,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PO动员小鼠骨髓MSCs的能力有限,与取材时间点无必然关系。
- 柴海霞王锋程范军罗强姚红郑苏
-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