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华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诱导蛋白
  • 2篇皮炎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雷公藤
  • 2篇雷公藤多苷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诱导
  • 2篇干扰素诱导蛋...
  • 2篇干扰素诱导蛋...
  • 2篇变应性
  • 2篇变应性接触性
  • 2篇变应性接触性...
  • 1篇受体
  • 1篇受体表达
  • 1篇皮炎患者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机构

  • 2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宁市传染病...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宁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济宁市...

作者

  • 2篇许建
  • 2篇李艳华
  • 2篇于腾
  • 1篇杜琳

传媒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其受体CXCR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机理。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苷溶液体外培养48 h后的A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P-10/CXCR3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高、中、低3个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P-10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3个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XCR3分子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只有高浓度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与低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以抑制体外培养AC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P-10 m RNA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减轻炎症的产生,或许是雷公藤治疗ACD机理之一。
李艳华许建于腾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干扰素诱导蛋白10
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其受体CXCR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ACD的机制。方法以雷公藤多苷和RPMI-1640培养液,制备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苷培养液(高、中、低浓度组分别为5.0 mg/L、1.0 mg/L、0.5 mg/L),以不含有雷公藤多苷的培养液孔为空白对照。检测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苷溶液体外培养48 h后的ACD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P-10/CXCR3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P-10,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3。结果雷公藤多苷体外培养各组ACD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P-10 mRNA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组受到抑制(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中浓度组表达水平降低明显(P<0.05),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雷公藤多苷各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CXCR3分子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但仅高浓度组抑制明显(P<0.05);高浓度组CXCR3分子表达水平低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以抑制体外培养ACD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P-10 mRNA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对IP-10 mRNA的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或减轻炎症的产生,可能是雷公藤治疗ACD机制之一。
李艳华许建张振刚于腾杜琳
关键词: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雷公藤多苷干扰素诱导蛋白10趋化因子受体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