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1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现场病原学检测效果及质控评估 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了解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能力,评价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现场检测效果,为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点病原学诊断质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血检阳性居民病原学检查资料,分析Kato Katz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的检测效果;由各监测点采用单盲法检测国家血吸虫病诊断参比实验室统一提供的血吸虫虫卵孵化质控样本,比较两种病原学诊断方法检测的符合率、误检率和漏检率。结果 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Kato Katz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测3 780例血检阳性居民,查出双阳性127例,双阴性3 513例,总符合率为96.30%;其中Kato Katz法检出阳性173例,阳性率为4.5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出阳性221例,阳性率为5.85%。两法共检出阳性26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06%,较单纯Kato Katz法阳性检出率提高54.15%(χ2=21.32,P<0.01)。2012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检测病原学孵化质控样240份(阳性160份,阴性80份),检出阳性样本105份,阴性样本67份,总符合率为71.67%(172/240),总漏检率为34.38%(55/160),其中强阳性样本漏检率为32.50%(26/80),弱阳性样本漏检率为36.25%(29/80),阴性误检率为16.25%(13/80)。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和四川6省血吸虫病监测点对病原学孵化质控样本检出率分别为61.11%、80.00%、77.08%、90.48%、58.33%和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结论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现场检测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优于Kato Katz法,但大多数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尼龙绢孵化法的掌握程度较低,需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培训。 朱蓉 秦志强 冯婷 党辉 张利娟 许静关键词:血吸虫病 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诊断实验室现状 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了解我国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建设及诊断能力现状,为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卫生(血防)政策、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所在的县级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实验室人员、用房面积、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等信息;抽取各监测点10%的居民查病血清样本和改良加藤片样本进行复检,评估县级血防机构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结果监测点所在各县级血防专业机构实验室人员平均年龄为(40.93±9.56)岁,其中>35岁占69.39%;86.22%的人员学历在本科以下(不含本科);除4人职称不明外,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56.63%、39.29%和2.04%。各地实验室面积差别较大,以独立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所/站实验室面积最小,仅为(52.81±40.08)m2,且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低。各实验室血清样本和改良加藤片样本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5.89%和99.53%,Kappa值均>0.90。现场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达9种,病原学检测以改良加藤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为主。结论基层血防机构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基础建设落后,诊断试剂/方法使用现状混乱。各地应加强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冯婷 许静 杭德荣 吴子松 唐丽 汪奇志 喻鑫铃 曾小军 沈美芬 吴成果 元艺 郭家钢 周晓农关键词:血吸虫病 监测点 全国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及思考 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本文介绍了我国血吸虫病诊断工作的现状,阐述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工作进展,提出了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行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秦志强 许静 冯婷 祝红庆 李石柱 肖宁 周晓农关键词:血吸虫病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应用建立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并以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方法检测作平行对照。现场和实验室试验表明,胶体金渗滤法与F-ELISA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快速,无特殊要求,在临床和现场防治工作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许静 严自助 张瑞鉴 冯婷 王强 钱翠珍 吴晓华 朱丹 郭家钢 周晓农关键词: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日本血吸虫病 抗体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野粪中日本血吸虫虫卵DNA的现场应用研究 秦志强 许静 冯婷 祝红庆 李石柱 周晓农一种检测钉螺体内感染血吸虫的核酸的反应体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钉螺体内感染血吸虫的核酸的反应体系及检测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例优化的LAMP扩增显色剂,以及包含所述显色剂的反应体系和试剂盒,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显色剂的LAMP检测方法。实验表明通... 周晓农 秦志强 李石柱 许静 冯婷文献传递 晚期血吸虫病疾病负担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的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价晚血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湖南省晚血救助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GBD)通用症状法、增加晚血常见症状后的改良GBD法和基于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生命质量法,计算晚血患者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结果 GBD通用症状法计算得出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为673.94人·年,人均YLDs为0.181人·年,YLDs率为10.61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728.77人·年,人均YLDs为0.196人·年,YLDs率为11.48人·年/10万人;生命质量法计算得出晚血患者YLDs为1 761.99人·年,人均YLDs为0.474人·年,YLDs率为27.75人·年/10万人。改良GBD法计算所得湖南省晚血患者YLDs较GBD通用症状法高8.14%,生命质量法计算所得YLDs是GBD通用症状法的2.61倍。在纳入计算的各种主要晚血症状中,按照对晚血疾病负担贡献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腹水、中度贫血、重度贫血、腹泻和便血。结论与GBD通用症状法、改良GBD法相比,生命质量法能更全面地评估晚血患者的YLDs。 李伊婷 蔡欣婷 朱金华 孙乐平 华海涌 田利光 冯婷 李石柱 任光辉 贾铁武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 疾病负担 生命质量 子一代实验室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I、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钉螺子一代 (F1)实验室钉螺群 (湖北钉螺湖北亚种 )内的遗传变异。 方法 实验室饲养的F1钉螺 ,单个抽提基因组DNA ,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序 ,用GENETYX MACver .9软件进行同源排序、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同时与GenBank相同基因序列比较。 结果 实验室螺群内 ,COI基因差异为 12 .2 % ,94个氨基酸发生变化。Cytb基因差异 6.4% ,有 2 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湖北亚种与滇川亚种COI基因序列差异率为 13 .5 %。与GenBank中湖北钉螺滇川亚种Cytb基因序列比较 ,差异为 13 .6% ,在 2 0 3个氨基酸中 6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结论 F1实验室钉螺群内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均发生变异。 张仪 Yamasaki Hiroshi 刘和香 冯婷 冯正关键词:湖北钉螺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子一代 CYTB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上海市外来人口血吸虫病传播潜在危险性调查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上海地区血吸虫病的潜在危险。方法通过重点选择上海郊县有螺地区金山区廊下镇和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地区青浦区赵巷镇313名外来人口的详细问卷调查,同时抽取血样采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和快速ELIS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然后对血清学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粪检。结果调查者中来自邻近的安徽省和江苏省最多,分别占53.67%和15.97%;女性占74.44%,男性占25.56%,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外来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平均年龄24岁;64.86%接受过初中教育;74.76%采用租赁私房居住方式;少部分人有排野粪习惯(3.83%);51.44%平均每年回家1次,回家后接触水的方式主要是参加田间劳动,占45.14%;92.01%接触水时并不防护;313名外来人口都采用DIGFA和快速ELIS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查出1名两者都阳性的可疑病人,Kato-Katz法粪检未查到虫卵。结论上海郊县仍存在钉螺,当传染源输入时,有可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 党辉 郭家钢 王强 余晴 祝红庆 许静 冯婷 徐志敏关键词:外来人口 血吸虫病 基于抗体阳性率的催化模型评估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运用催化模型分析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资料,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和特征。 方法 2008年对江西(曹会村、新华村、井头村)、安徽(渔业村、铁拐村、垅上村)、湖北(河北村)等3个省的7个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的行政村开展横断面调查,采集当地6~65岁的常住居民静脉血,血清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居民抗血吸虫抗体IgG,计算不同流行村、性别、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用两级催化模型、可逆两级复合催化模型分别对各个流行村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资料进行分析;使用最大似然比方法估计模型参数,两级催化模型估计血清学转化率、血清学失去率;可逆两级复合催化模型估计血清学转化率、血清学失去率和血清学逆转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各流行村抗体阳性率资料的最佳催化模型,绘制拟合曲线。用最佳模型估计的参数分析各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结果 7个流行村共调查有效人群6 428人,受检人群的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平均为39.80%(2 485/6 428)。按年龄组分,曹会村、新华村、井头村、渔业村、铁拐村、垅上村、河北村的抗体阳性率最高峰分别出现在46~50、31~35、31~35、41~45、51~55、56~60和16~20岁组,分别为82.86%(58/70)、60.78%(31/51)、68.42%(26/38)、55.04%(71/129)、62.38%(63/101)、31.43%(33/105)和21.88%(7/32)。各行政村抗体阳性率总体上随年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曹会村、新华村、井头村和渔业村抗体阳性率资料的最佳拟合模型为两级催化模型,血清学转化率分别为0.049 5、0.044 0、0.055 7和0.034 4,均远高于其血清学失去率(0.005 9、0.019 6、0.015 5和0.017 8)。垅上村、铁拐村以及河北村血清学资料的最佳拟合模型为可逆两级复合催化模型,血清学 王强 冯婷 秦志强 祝红庆 张利娟 许静关键词:血吸虫病 两级催化模型